<s id="otx7r"><sub id="otx7r"></sub></s>
    <ol id="otx7r"></ol>
  • <strike id="otx7r"><blockquote id="otx7r"></blockquote></strike>
    1. <strike id="otx7r"></strike>

      <strike id="otx7r"></strike>

        一份報紙的最后時刻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本刊記者 趙佳月 發自上海 日期: 2018-01-03

        2013年倒數第二天上午,攤在記者編輯案頭的報紙上,國際周刊版面刊登了一篇 《紙媒凋零,大眾傳播不能只改變形式》,似乎是一種含蓄的表達。但是編輯接到的通知是,不能在報紙上渲染自己的“末日情緒”

        《新聞晚報》出刊最后一期頭版致信感謝讀者


        地鐵一號線最后一站的出口正對著都市路,2011年落成使用的解放大廈是都市路上的地標,有自己的Costa咖啡館和全家便利店,甚至有專為大廈準備的公共自行車點。

        城市化讓原本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地鐵末梢又長出5號線延伸,解放大廈周邊甚至有了城市CBD的意味。但這一切都難以抹去它成為《新聞晚報》最后一站的命運,而關于這一輪報業改革的“出口”卻尚在摸索中,“延長線”會伸向何方也未可知。

         

        《新聞晚報》的員工在招聘咨詢會尋找就業機會

        從望平街到都市路

        入駐都市路兩年的《新聞晚報》記者回想起來,“壞日子”似乎就是從搬到新大樓開始的,一度大家都覺得新樓的風水不好。

        公開數據顯示,《新聞晚報》的廣告營收表面增長一直持續到2011年。2010年約為1.6億,2011年為1.7億,2012年降至1.5億,到了2013年則將近1億。

        回想2011年八九月間,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上下數千人,春風得意地一邊營收創新高,一邊搬進豪華辦公樓。初搬到新樓的采編人員,在新樓門口留下了當時意氣風發的合影。

        搬家第三日的《解放日報》刊發的“新聞視點”以“告別報館街,邁步從頭越”為題。文中記錄著,1995年,在漢口路解放日報舊樓中,用3個月時間“告別了紙與筆”,實現電腦采編。

        報社搬遷后,為方便住在附近以及在附近采訪的記者,漢口路舊樓仍然保留了發稿平臺。每天上午,不愿遠途到地鐵末站的記者聚集在那里寫稿、發稿。

        “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報業的變革,令一位在解放日報印刷廠工作了40年的老員工笑言:恍如隔世。而無論技術如何嬗變,這張報紙對這座城市的守望,不變。”又一輪新技術的嬗變來臨時,重讀這段話,多味雜陳。

        更大的悲嘆來自歷史。那是一個“凡是報紙,都被稱為‘申報紙’”的時代。

        2011年前《新聞晚報》所在的解放日報舊樓,那里曾是中國報業的“艦隊街”。南起福州路,北至南京路,今山東中路一帶的望平街,從上世紀初起便是“中國新聞集散地”、名動中外的“報館街”。

        上海灘最有影響的三大報館設在望平街附近,在望平街和三馬路(今漢口路)交界的十字路口,西側是申報館(今漢口路309號),東側是新聞報館,時報館設在望平街南側的四馬路(今福州路),三大報在此地成鼎足之勢。加上1936年《大公報》的加入,至20世紀上半葉,望平街鼎盛時期,星羅棋布著四五十家報館。

        曹聚仁寓居香港后,念念不忘當年上海報館街,他描述當時盛景:“望平街這條短短的街道,整天都活躍著,四更向盡,東方未明,街頭人影幢幢,都是販報的人,男女老幼,不下數千人。一到《申》、《新》兩報出版,那簡直是一股洪流,掠過了望平街,向幾條馬路流去,此情此景,都在眼前。”

        如今申報館底樓的茶餐廳倒是每日人滿為患。當年出沒于此地的著名報人史量才、于右任、張季鸞等,成為一尊尊塑像移至都市路解放大廈7樓的一間間閃著金色光華的會議廳內。那些石破天驚的報界往事被懸掛在新大樓的墻上供人瞻仰。只是眼看著這段歷史的句號,已經在這棟新樓里開始畫上了。


         

        12月23日,上海,報刊亭擺放著當日出刊的《新聞晚報》

        最后的10樓

        新大樓10樓是《新聞晚報》的采編中心,繞著6部電梯呈環形分布。消息是圣誕夜前日下午公布的。此前有一些風聲在傳,但沒人相信是真的。編輯劉念(化名)確認??⒈日焦荚绨胩?,“因為上午接到領導的要求,臨時要把已經上版的2014年度報紙征訂廣告撤下來。”

        下午,新成立的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宣讀手中的“死亡通知單”。坐在臺上的《新聞晚報》總編輯壽光武像往常開會一樣準備鼓掌,在一聲清脆的掌聲后,發現臺下《新聞晚報》采編員工沒有一個鼓掌,壽光武的雙手僵在胸前。

        接下來幾秒都是沉默。像是在確認一切正常之后,主持的上海報業集團總經理高韻斐接過話筒繼續議程。臺下的人們無心聽下去,開始交頭接耳,但并無過激反應,間或的嘆氣聲倒像會議不間斷的節拍。

        在接下來幾天的報紙頭版右下角位置,“休刊公告”反復刊登。2013年倒數第二天上午,攤在記者編輯案頭的報紙上,國際周刊版面刊登了一篇《紙媒凋零,大眾傳播不能只改變形式》,似乎是一種含蓄的表達。但是編輯接到的通知是,不能在報紙上渲染自己的“末日情緒”。

        然而,這種情緒還不可阻擋地彌漫了整個10樓。10樓的綠色植物占據了格子間的每個空間。記者編輯們隔著婀娜的吊蘭說話,話題最初并不涉及休刊。因為這一天是出分流崗位的時間,“所以從消息公布到最后一天,大家看起來比往常工作更認真些??傁牒煤帽憩F,爭取能有個好的去處。”

        大部分人是不知道去向的,雖然報業集團的允諾是“每個人都會有去向”。12月28日,美編室有人開始收拾東西離開的時候,凄涼還是蔓延到了在場的編輯。在報社微信群里,不斷有人轉來各處的用工信息,這讓大家突然覺得溫暖起來。

        體育記者正在寫一條足球隊球員轉賣的消息,邊寫邊聊的最后,她嘆了一句:“跟我們一樣??!”稿子寫完后,記者問編輯是否要看稿。編輯說:“你直接發上發稿平臺,我可以上去看。”有人說了句風涼話:“xx也是有權限的呀!”編輯回:“以后就沒有了!”

        這一天的《新聞晚報》A疊24個版有十多個版的廣告,翻報紙的人嘆息:“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份要關門的報紙??!”

        記者們最尷尬的是,一邊迷惘著自己的方向,一邊不斷接到自己條線上打來的退訂電話。大多數記者都承擔著年末報紙征訂的任務,現在他們要幫人咨詢如何退訂或改訂,出于禮節,掛電話前,還會與對方寒暄一句:“不管怎么樣,以后多聯系。”

        10點半,有人來通知中午會有競聘崗位公布在內部網“報米花網”。通知的聲音伴隨著一首姜育恒的老歌:“為什么,經過多年以后,所有的愛與恨不能淡薄……”

        辦公室內聚起的幾個人被一個關于換什么車的話題吸引,高聲討論起來。在歷數了一串中高檔車名后,聲音越來越弱,最后變成幾個人的竊竊私語,話題也早就轉換成了休刊遣散。”

        “我們家剛買了房,我就跟我老婆說單位要關門了。”

        “反正合同已經簽了,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先拿一筆遣散費再說。”

        這樣的對話最后飄向了報社3樓的食堂。

         

        一場招聘會

        下午1點30分,解放大廈7樓。

        一場由報業集團辦公室為《新聞晚》報員工舉辦的內部分流咨詢會,正在等待中。兩個月前,經中共上海市委批準,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正式成立。

        一位記者的桌上,還擺著一份紅頭文件“我為集團獻一策”,從集團發展、報業調整和資源整合三方面聽取員工的意見。“你覺得,集團最應優先發展的是資本運作、地產運作還是哪一方面?什么樣的項目是適合集團的好項目?錢從哪里來?你覺得最迫切需要集團提供的高水平服務是什么?發展新媒體,你又有何新招?”新成立的報業集團將全國報紙面臨的現實問題拋向每一位員工。

        新聞晚報的員工當然沒想到,在高層報業調整的宏大計劃中,他們是被分流的一群人。分管員工分流工作的集團總編辦陳怡覺得要論及此事,她的身份是敏感的。新的集團成立了專門的報業改革推進辦公室,但是辦公室工作人員稱“目前也還在摸索,不適合多講”。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各子報或多或少領到幾個分流任務。子報相關領導,在陳列著上海報業發展展覽的7樓不同會議廳內接受咨詢。

        提前幾分鐘,《新聞晚報》員工陸續從10樓來到7樓。配備真皮沙發、溫水和自動洗手液的7樓大廳內,光亮的大理石清楚地映照著焦慮的人群。子報領導接受咨詢前的會議將咨詢會拖延了15分鐘。咨詢會負責人面對愁眉苦臉的員工,安慰說:“一技在身,到哪都不用愁。”

        采編崗位78人,經營、管理21人,校對、排版6人,在這樣的限額下,總有數十人是會淘汰出局的。細看幾家大報的用人要求:3年以上經驗、中共黨員、中級以上職稱……這些條款將剛剛入職一兩年的員工擋在一些職位之外。

        “文匯報”的標牌前,幾位編輯對其招聘崗位產生了疑惑。“攝影美術部美術設計編輯,這是要側重編輯呢,還是美術設計呢?”“要聞部視覺編輯,這是需要編稿件和控制版面的編輯呢?還是要視覺版式設計的呢?”

        《新聞晚報》的編輯與大多數傳統報社的編輯一樣,編輯通過版式來實現自己的編輯思路,版式掌握排版軟件的使用技術?!段膮R報》的答復是:“我們要求兩者相結合的編輯。”前來問詢的編輯憂心地搖搖頭:“我們這里好像沒有這樣的人,如果招不到,您這個崗位會空著嗎?”“我們期待奇跡發生。”接受咨詢者笑著說。

        與《新聞晚報》宣布休刊同時,上海另一份報紙——《東方早報》,宣布斥資逾億發展新媒體。在招聘會上,《東方早報》新媒體負責人與《新聞晚報》面臨失業的員工見面了。壽光武握著這位負責人的手說:“你曾是我們晚報的實習生啊,只不過你要比晚報的同事們幸運。”

        根據行政部門的要求,在關?!缎侣勍韴蟆返耐瑫r,《東方早報》被要求建立一個網站,網站將于明年上線,側重調查和思想兩方面,指令要求:新媒體與紙質媒體“融合發展”。

        東方早報新媒體的招聘在新聞晚報內部和社會招聘同時展開,預計招收150人左右。他們在《新聞晚報》宣布休刊當日,即已收到這些同行的橄欖枝。“但是我們所有員工都是勞務掛靠,不存在編制問題。”這也是不少員工擔心的問題。

        到東方早報新媒體招聘咨詢的人并不多,幾名年紀大些的員工坐下來,說的依然是:“我沒接觸過新媒體,擔心不適應。”得到的回答是:“我們都在轉型。”

        網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6期 總第836期
        出版時間:2025年06月30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无码中文字幕人成电影|无遮挡日本H熟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色a在线观看|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
        <s id="otx7r"><sub id="otx7r"></sub></s>
          <ol id="otx7r"></ol>
      1. <strike id="otx7r"><blockquote id="otx7r"></blockquote></strike>
        1. <strike id="otx7r"></strike>

          <strike id="otx7r"></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