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王琛手上價值接近20萬人民幣的虛擬代幣,從月中到月底的半個月內蒸發掉一半,原本39塊一個的代幣,掉到了16塊。
中國將對虛擬貨幣進行強監管的消息,在8月份已經開始流傳,市場行情因而受挫。但是政策來得這么快,仍然讓王琛猝不及防。他自視為一個相當謹慎的投資者,考慮過項目的各種風險,卻沒想到,“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p>
政策還是來了。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稱“公告”),把ICO定位為“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公告要求即日起停止各類ICO融資活動,已經融資完畢的ICO項目也要進行清退。
接下來的幾天用風卷殘云來形容也不為過,聚幣網、云幣網、幣久網、元寶網、比特兒等五家主流虛擬代幣交易平臺陸續下架了7-8月上線的ICO代幣,包括量子鏈、玄鏈、基本幣、B-token、比原鏈、醫療鏈、投票鏈、鈦幣、Achain等。國內ICO的二級市場在24小時內跌幅將近40%,有的代幣在一日之內市值只剩原來的1%不到,一天前還貴如黃金的某些代幣,轉眼之間就變成了數字垃圾。有的項目方開始清退ICO代幣,也有的低價回購二級市場的代幣。幸存的項目轉戰國外市場,部分投資者也跟著轉投國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
十幾天后,國外市場的代幣價格再次回升,王琛趁著低價又在美國的交易所買進了10萬元的代幣。不到一個月,幣圈的人又在討論新的ICO項目,以及一個個新的暴富神話。
2017年1月13日,位于上海徐家匯的BTCC辦公室內景。BTCC是中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和礦池之一(劉行喆)
回報
王琛并不是一個專業投資人,他在深圳做珠寶生意,沒買過股票,除了虛擬代幣以外唯一的投資是黃金。跟大多數散戶一樣,他進場之初沒有經驗,也沒有技術背景。
今年5月份,他用三萬人民幣在網上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買進了30萬個代幣。半天不到,這種代幣的單價從10元跌到了5元。為了及時止損,他將代幣全部拋售。第二天,這種代幣又漲到17塊,他不甘心,又買進了三萬。兩天以后,這種代幣漲到30塊,但他沒有就此退出,直到價格又跌回20塊才失去耐心,決然賣出。三天的時間讓他損失了一萬多塊,超過本金的三分之一。
他選擇暫時離場,“這些事情讓我覺得買賣需要有原則?!边@次“試水”讓王琛懂得,只跟著價格走勢買賣不是長久之計。于是他開始惡補區塊鏈和投資的知識,花了一個半月,每天用四個小時看幣圈的新聞,“白皮書看了一百多份,書看了五六本”。他還報了計算機培訓班,學習微軟C景等編程語言,不是為了自己做技術,而是為了看懂別人的項目。此后,他投資每個項目之前都仔細研究項目官網的白皮書和眾籌網站上的介紹?!暗谝豢达L險,第二看項目,第三看團隊?!蓖蹊‖F在篩選投資項目的標準很嚴格,技術要與商業模式匹配,要有落地的可能性,團隊里面技術人員要占70%以上。
6月左右,王琛重新進行投資布局,用四萬元換成比特幣參與ICO眾籌,投進比原鏈、IPFS、智能矩陣三個項目中,得到的回報就是BTM、Filecoin、ATT三種代幣。這三個都是王琛“信得過”的項目。比如IPFS,王琛認為它的想法是“改變互聯網的架構模式”。IPFS是一個面向全球的、點對點的分布式版本文件系統,目標是補充甚至是取代目前統治互聯網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將所有具有相同文件系統的計算設備連接在一起。在他看來,“IPFS做的是分布式存儲,硬盤空間可以租出去做存儲,存在全世界的用戶里面,類似于共享經濟?!蓖蹊≌J為,這個項目技術白皮書能和商業模式結合,“邏輯上是可行的?!?/p>
這些項目眾籌之后,代幣的價格一路攀升。當月,王琛通過ICO獲得的代幣價值已經達到16萬,但他并沒有拿著三倍的利潤離場。因為那是ICO最瘋狂的時候,王琛的一位朋友對區塊鏈技術一無所知,也能在投機中賺到六十多萬。嘗到甜頭以后,他在6月份把房子都抵押了,又帶著60萬投身ICO。
當時,王琛已經“覺得越來越不對勁”,因為幣圈涌進了大批投機炒家,也混進了無數騙錢甚至傳銷的項目?!百I的人不知道為什么買,賣的人不知道賣的是什么?!睅湃Φ膩y象讓他心生警惕。
可是他掙扎了兩天,還是沒有退,他決定等待手頭幾個項目在9月份的公測。ICO項目從白皮書到落地都有一段時間,白皮書上只是描述了現有技術和商業模式,項目能否落地,還得看投入應用的結果。而技術成熟的項目,會在應用之前進行公測。經驗告訴王琛,他手上的代幣會在公測之前迎來爆發式增長。
王琛沒有等來9月的公測,他的朋友也沒有等來市場的又一次爆發。不期而至的,是9月4日的監管公告。
8月底,監管政策即將出臺的風聲使得這些代幣的價格迅速跳水,除去提現的部分,王琛手上的代幣又回到了4萬元人民幣的價值。兩個多月的時間,他用4萬元的本金賺回了8萬元。
投資回報率達到200%,王琛仍然對這輪投資不是很滿意,他認為自己的投資已經“非常謹慎”。在幣圈里,不少投資者的盈利能達到幾倍甚至幾十倍。王琛所知道的回報率最高的一個,是3萬元進場,八個月后變成了1000萬,高達300倍。即使經過了監管后的“幣災”,王琛身邊仍然有80%的幣友能夠盈利。
“挖幣”
比特幣、以太坊這些全球通用的虛擬貨幣,是ICO項目眾籌游戲玩家的入場券。
陳琳第一次買比特幣,是在2016年5月。她在火幣網上買了2.3個,花了12000元人民幣,每個比特幣在5000元左右。過后幾個月的時間里,比特幣價格漲到過8000元,也跌到過6000元,但陳琳都挺住了,因為她覺得“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敝钡?017年6月,價格漲到20000元時,她才全部賣出。九個月的時間里,比特幣的價格漲了四倍多,陳琳也凈賺了34000多元。
對于陳琳來說,最初比特幣只是一筆小投資,占了她投資結構的四分之一,她的其他資金放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她認為區塊鏈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在對未來金融科技的期望中,她抱著嘗試的心態投入了一小筆資金。今年6月,她覺得投資股票更加穩健,收益也更可觀,于是退出了比特幣市場。
而彼時的比特幣市場,已經來到“沸點”前夕。2017年上半年的虛擬幣市場,被陳琳描述為“人傻錢多速來”的狀況。
?與現實中的貨幣不同,參加ICO所需的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本質只是“礦工”從互聯網上“挖”出來的數據。
在廣州一家區塊鏈技術開發公司上班的劉萊,就是一個挖幣的“礦工”。他花了七千多塊,買了四張GTX1060顯卡,以及主板、線材、電源等硬件,組裝了一臺“礦機”。礦機實際上是一臺計算能力強大的電腦,可以24小時不停地滿負荷運算,挖出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在一項名為區塊鏈的技術中產生。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個大賬本,每一個區塊相當于賬本的一頁,記錄著每個用戶的虛擬貨幣交易記錄。而互聯網將每個區塊連接起來,成為區塊鏈。每當一臺“礦機”將前面的區塊里產生的交易“打包”,即記錄在一個新的區塊里,相當于續寫了賬本。Blockmeta網站數據顯示,目前的區塊總數達到480000個以上,平均8.4分鐘產生一個區塊。
而“礦工”,就是續寫賬本從而尋求獎勵的人。要讓區塊鏈延續下去,就需要不斷有人記賬,有比特幣獎勵續寫賬本的人,區塊鏈就不會中斷。
劉萊說,一般的“礦工”會有七八臺礦機,價值大概在六七萬元,這些礦機加起來算力會達到1.2Gh/s,相當于100臺普通家用電腦的運算速度之和?!巴诘V”需要如此強大的計算能力,是因為區塊的“打包權”要進行“工程量證明”,只有計算機通過大量運算得出一個出現概率極低的結果,“礦工”才能競得打包權。為了控制全網的比特幣每平均十分鐘產出一個,這個概率還會隨著競爭者增加而降低。因此,一臺算力為1.2Gh/s的礦機,會在一秒運算12億次,24小時不停地“挖礦”。?
除了需要強大的設備以外,“挖礦”還需要耗費大量的電費。一名擁有七臺礦機的礦工,每個月交的電費就要接近5000元。巨大的投入,當然是為了同等豐厚的回報。按照1.2Gh/s的算力,這些礦機能在一個月挖到六個以太坊(類似比特幣的一種虛擬貨幣),以目前每幣1550元人民幣的價格,一個月能挖出的以太坊價值接近10000元。
“礦工”挖出的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成為了ICO市場里的硬通貨,而ICO項目又都是區塊鏈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所以比特幣、ICO、交易所、投資者組成了一條完整的生態鏈。
騙局
越來越多的投機者希望從這條生態鏈里圈錢。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在《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中指出,2017年以前國內只上線完成5個項目,截至2017年7月18日,監測發現在各平臺上線并完成ICO的項目有65個。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參與人次達10.5萬。6天募集資金5億元、117小時募集資金1億元、3個月代幣漲40倍這樣的傳奇屢見不鮮。
而在更多未完成眾籌的ICO項目里,掌握著優質技術和可行商業模式的并不多,魚龍混雜是幣圈的常態。王琛對此十分警惕,他認為,“一百個項目里面,只有五個值得投?!?/p>
目前,監測到面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臺有43家。大平臺一般會對上線的眾籌項目進行審核。ICOINFO的聯合創始人老貓就曾公開表示,ICOINFO 組織了一個超過10人的專業審核團隊,研究國內外大量項目,從中選出優秀的上線。
除了在大平臺上線,不少項目還會通過其他途徑融資,比如論壇、QQ群和微信。王琛曾經進入數十個QQ群,都用來發布不同的ICO項目消息。有一次,看了一個項目的白皮書以后,直接在群里指出不合理的地方。群主見了很生氣,馬上私聊王琛,“拉你進來,你還說我壞話”,隨即把他踢出Q群。此后,他每次見到不靠譜的項目,都是默默退群。
在王琛看來,優質的項目要經過好幾重資質驗證,填好資料,才能去搶,而且還會限制每個人投資的金額(不同項目有不同限制,從五千到一萬不等),從而分散籌碼,降低風險,避免大戶買入太多拉盤?!暗@樣的項目并不多”。
劣質項目甚至詐騙項目,在幣圈層出不窮。王琛見過某些項目,直接免費給用戶代幣,讓他們幫忙推廣,王琛認為這“都涉嫌非法融資了”。在“最瘋狂的時候”,還有項目方在Q群里給出一個錢包地址,連基本的信息都沒問清楚,群里就有人問出地址,把幣直接打進去了。
頗具爭議的“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在7月10日發布的項目PressOne連白皮書都沒有,只有官網的數千字介紹。對此,李笑來表示,“我認為整個網站就是最好的說明書,畢竟有幾千字的文字放在那里。我長期寫作,我很在乎文字能否被小白看懂?!?
根據PressOne網站公布的消息,該項目旨在建立一個基于EOS(一種代幣)的公共區塊鏈,對內容創建者和參與評論者給予相應的獎勵。這個項目吸引了1.4萬人參與投資,四小時融資近五億人民幣。因而PressOne被一些投資人看好,但也被一些人看成一個騙局。
2017年5月,一個推銷虛擬貨幣的組織被江蘇省沛縣法院認定為傳銷組織,將該幣引入中國的席海翔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這個組織以能夠分紅、升值的“馬克幣”籌碼為誘餌發展會員,并以發展會員的數量、會員投資金額作為計算返利的依據,引誘參加者發展下線形成層級。
然而與這些騙局的警示相比,更讓投資者關注的是一夜暴富的可能性。面對各種不靠譜的項目,一位虛擬幣投資者坦言,“管他傳銷不傳銷,能賺錢就是王道?!?/p>
對于幣圈中出現的騙局,資深虛擬貨幣研究者黃世亮認為“定義一個騙局需要事后規則,事前很難判斷。任何一個領域90%以上的創新者倒閉都是很正常的現象?!?/p>
2014年,黃世亮開始研究比特幣,探索區塊鏈技術可能的發展空間。他發現,比特幣契合了哈耶克的貨幣理論,也就是貨幣非國家化。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沒有國家貨幣是很難發行的,所以比特幣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能夠創造一片全新的經濟生態?!痹谒磥?,比特幣出現的意義相當于互聯網的誕生,他覺得驕傲,“搞比特幣就是為人類造福?!?/p>
盡管黃世亮已經接觸了比特幣兩年多,他還是只投了一個ICO項目——李笑來的PressOne。黃世亮比較同意李笑來的理念,“區塊鏈作為版權分發的手段,在技術上和邏輯上行得通?!痹谒磥?,區塊鏈能夠確認傳播者、發行者,通過版權和發行者的定位來進行利潤分配,解決了目前出版行業的問題。
黃世亮說,幣圈很小,在中國也就一百多萬人,現在“都在寒冬里面抱團取暖”?,F在,他在寫文章或者接受采訪的時候,都不愿意說比特幣的壞話。
在種種亂象的背景下,監管政策出臺?!肮妗狈Q,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措辭空前嚴厲。政策將所有ICO項目“一棒子打死”,但也制止了不少騙局。
隨即,各ICO項目和交易平臺開始清退代幣,按照眾籌價退給投資者。7月份,王琛曾以每個幣10元的價格在二級市場買入某個幣種,隨著行情走高,這種幣漲到過17元,但是9月清退代幣以后,項目方以每個幣0.8元的價格回購。如果接受回購,意味著王琛將在兩個月內損失92%。
而更多人把代幣提出來,放到“錢包”里。即使虛擬幣平臺停止了交易,也能私底下進行買賣。
他們在社交網絡發布消息,幸運的能夠低價出售,也有人拿著幾十萬個代幣無人問津,焦躁地看著這些代幣成為一個數字。
一位證券界人士認為,國內的ICO項目,只要能找到買家就能發行,大部分是資金盤的形式,說跑就能跑,沒有任何法律保障,“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要封禁?!?/p>
等待
幣圈對監管政策反應不一,但不少投資人都對虛擬貨幣和ICO的未來抱有信心。
王琛認為,未來ICO“有一定風險,但是完全禁止的可能性不大”。他觀察到,世界各國正在慢慢接受ICO,普京會見了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日本ICO已經合法化,新加坡出現了監管后的第一個ICO,而巴西一個政府背書的ICO發行后上漲了15倍,“這是一個大的國際趨勢?!?/p>
目前,王琛在美國的交易所繼續買賣ICO代幣,等待各國的下一步政策。如果服務和便利性足夠,他還想轉向韓國或者日本市場?!绊n國很多交易所網站已經加入中文了,日本10月1日開始發交易牌照,”王琛說。
黃世亮認為,幣圈的人都是在做一件造福全人類的事?!耙粋€技術的出現,不是為了一個群體一個人,是為了造福人類,推動人類文明向更高層次發展?!彼M軌蛎鞔_監管責任,指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留給創業者空間,而不是一刀切。
黃世亮比較認可美國的監管模式,“2014-2016年是美國政治家和企業家博弈的時候,國家先頒布條例,很多企業不同意,就改進條例。在條例確認之前沒有哪個公司停業,2016年條例頒布以后企業遵守,繼續營業,有的就退出美國市場?!倍谥袊?,投資者“不知道下一步會怎么樣”。
“公告”頒布之后不到一個月,在一些數字貨幣的討論群里,研究如何避險、尋找接盤對象的話題已經開始減少。很多投資者又開始關注在某國開始ICO的新項目,又傳說著各種一日暴漲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