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紐約書評》
7月13日
當阿桑奇創辦維基解密并公布一些國家的機密外交文件、告訴世人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殺死了多少無辜平民時,很多人將他看作羅賓漢式的人物,認為他擴展了公民的知情權,打擊了各國政府喜歡隱藏秘密的習氣,是一個大英雄。因此當2010年12月,國際刑警組織以強奸和性騷擾罪名通緝阿桑奇,他被迫躲進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時,人們普遍對他寄予同情,認為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當阿桑奇在2016年7月將矛頭對準希拉里的競選團隊,聲稱要終結希拉里的政治生命和個人生活時,很多人對他的觀感開始變差。盡管他聲稱在希拉里和特朗普之間做選擇就等于在“霍亂和淋病”之間做選擇,但他的爆料客觀上當然有利于特朗普。今年春天,阿桑奇又被指和特朗普的顧問、英國獨立黨前黨魁法拉奇見了面,而當時美國國會正在就“通俄門”進行調查。這使很多人開始認為阿桑奇不過是普京的打手,他沒有什么理念,也不是什么民主斗士,只不過是一個喜歡逞能的虛無主義者。
拿朝鮮怎么辦?
【美】《大西洋月刊》
7/8月
專家們估計,朝鮮在特朗普任內將會造出洲際導彈并能實現彈頭的小型化,到那時,平壤發射的導彈能在30分鐘內打到洛杉磯,而朝鮮的所有行為,都是在大國的眼皮底下完成的。這讓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拿朝鮮怎么辦?幾十年來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并沒有什么一勞永逸的完美解決方案。理論上,美國有四個戰略選擇:先發制人的打擊,有限的常規軍事攻擊,斬首行動,接受現實。先發制人打擊的話,勝算應該是很大的,但要制服朝鮮沒那么容易,美韓要投入的兵力之多絕對超乎想象,這還沒考慮韓國可能遭受的損失,而這一切行動都不可能在不引起平壤警覺的情況下進行。即便一切天遂人愿,朝鮮戰敗,金正恩被制服,核戰爭也沒有發生,剩下的會是什么?朝鮮很可能充滿輻射和毒霧,經濟和基礎設施一片狼藉,換句話說,這個勝利將會造成現代最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出于以上種種原因,接受現實可能是目前這場危機最終的走向。
德國巨額順差損害全球經濟
【英】《經濟學人》
7月8日
德國的貿易順差在去年幾乎達到3000億美元,為全球最高,而中國僅為2000億美元,特朗普為此向德國提出了告誡。貿易順差是國內儲蓄超過國內投資的部分,德國國內儲蓄的增長主要來自公司和政府,商界和工會之間達成了數十年之久的協議,通過抑制工資增長來保持出口工業的競爭力,從而支撐起了德國的順差。和諧的勞資關系一直是該國經濟表現出眾的主要原因,公司可以放心投資,不必擔憂工會的要挾,政府則通過為職業培訓體系提供資助而發揮作用。但是這種模式的不利也漸漸明顯,它讓德國經濟和全球貿易陷入危險的失衡狀態,抑制工資意味著更低的國內消費和進口,德國的消費支出已經降至其GDP的54%,而美國的數字是69%,英國為65%。默克爾表態支持自由貿易絕對正確,但她和她的同胞需要知道,德國的順差本身就是對自由貿易合理性的威脅。
重視“一帶一路”
【日】
《周刊DIAMOND》
7月15日
阿拉山口距離烏魯木齊約400公里,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后,這里成為全國貿易量最大、發展最快的“黃金”陸路口岸。據當地媒體報道,阿拉山口的GDP在今年第一季度達到6.4億元,同比增長54.3%。而拉動阿拉山口GDP迅猛提升的,是集貨物裝載、商品加工、制造、販賣于一體的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的建設。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迅猛發展中,歐洲企業率先抓住先機,大幅度增加了對中國的出口。而日企在猶豫之間已經錯失許多商機。在“一帶一路”相關產業上,日企也是一貫的謹慎。然而,在日企不作為的同時,橫跨歐亞大陸的中歐間物流通道在迅速拓張,中國勢必掌握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的陸上交通樞紐的命脈。如今日本也逐漸意識到“一帶一路”的重要性,上月,日本首相安倍一反常態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把多樣性地區聯系起來的潛能”。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表現出對“一帶一路”的興趣?;蛟S在日本權衡中美間利弊的時候,美國會搶先一步和中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