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成為新獨立的哈薩克斯坦總統不久之后,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就宣布了一個震驚全國的消息:這個國家的首都將不再是哈薩克斯坦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圖,而是距離阿拉木圖一千公里之遙、位于中北部半沙漠草原的小城阿斯塔納。毫無準備的新都居民,要迎接的是令人目眩的發展。
當哈薩克斯坦1991年宣布從蘇聯獨立的時候,阿斯塔納還是一個不超過30萬人居住的定居地,以前被叫作切利諾格勒,意為“墾荒城”。作為鐵路樞紐,這個城市充當了將重工業從備受戰火蹂躪的蘇聯西部向內陸轉移的渠道。20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開展墾荒運動,想要將這個地區變為產糧區。成千上萬受到鼓舞的俄羅斯人移居到阿斯塔納工作,這里也因此同遙遠的莫斯科產生了聯系。這些新來者加入了在20世紀30-40年代被迫搬到這里的被放逐者的隊伍。
哈薩克斯坦遷都的理由是阿斯塔納到俄羅斯的交通運輸更為便利,并且相比于坐落在天山山脈山麓丘陵地帶的阿拉木圖,阿斯塔納更不容易發生地震。阿拉木圖在過去的一百年里,由于地震幾乎被夷為平地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兩次。
1998年,阿斯塔納才得以更名為“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語中是“首都”的意思,在此之前這座城市名為阿卡莫拉?,F如今,阿斯塔納已經不再只是綻放奪目光彩的“草原明珠”,數十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使得這個昔日的邊區小城崛起為未來派的大都市,世界頂尖的建筑師們被鼓勵著讓自己的想象力在這座城市肆意馳騁。阿斯塔納將于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舉辦的世博會,吸引了超過100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參展。
如果說,納扎爾巴耶夫的計劃最初困擾了許多人,那么現在,它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了。作為世界上最年輕首都之一的阿斯塔納,成為中亞最現代化的城市。每個月,都有數千人成群結隊地從哈薩克斯坦各地來到這里,城市人口已接近百萬。
現在的阿斯塔納體現出一種濃縮的對比,寒冬與酷暑交替,貧困移民與超級富豪混合。伊希姆河穿城而過,右岸占據主導地位的是灰色的蘇聯時代公寓樓,搖搖欲墜的建筑映在左岸繁華建筑的玻璃上。無盡的草原從各個角度包圍著這座城市,永遠提醒著人們阿斯塔納建設的成就,以及維持這一成就所需的努力。
左岸的摩天大樓
ZaZa俱樂部里,在飲酒者吧臺上面表演的舞者
阿斯塔納郊區的公寓樓。隨著哈薩克斯坦各個地區和其他中亞國家成千上萬的人們移民到這座城市,整座城市出現了高層建筑和大規模建設熱潮
一群青少年在右岸的供熱管道上面閑逛。蘇聯時期安裝的地區供熱系統管道 貫穿城市的右岸
85歲的Anisa Hafizova在家中留影。Anisa和丈夫的家鄉是西伯利亞,他們在1957年被派往阿斯塔納。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開展墾荒運動,許多年輕的共產黨人在 這場運動中被派往哈薩克斯坦北部工作,以提升蘇聯的農業生產
拜特雷克觀景塔頂部的觀景臺。在一個巨大的玻璃球里,有著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兩公斤純金手印,向東朝著他的宮殿。由 納扎爾巴耶夫設計的97米高塔代表著哈薩克神話中的名為Samruk的幸福鳥,幸福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上下了一顆金蛋。哈薩克人參觀 建筑的時候,會把手放在手印上許愿
阿斯塔納競技場,在對陣希臘奧林匹亞科斯的足球比賽中,阿斯塔納俱樂部的球迷高聲為球隊助威
一個女人走過綠包區,也叫左岸,背后是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總部
人們在新建住宅區附近的水泵取水。盡管發展的步伐在加快,但許多老房子 仍然沒有自來水,居民們必須從城市周圍星羅棋布的水泵收集生活用水
在哈薩克族傳統婚禮中準備進入禮堂的新娘
一名年輕的移民打工者走過阿斯塔納郊區的一個廢品站,它位于伊希姆河的右岸,那里的城市還像蘇聯時代剛剛誕生的小鎮一樣
56歲的農民工Ergebai Kosybayeb搬到阿斯塔納開了一家機械店,居住在荒廢的避暑別墅內。城市周圍散落著許多搖搖欲墜的避暑別墅,過去,這里的居民在溫暖的夏 季打理著菜園?,F在,住到這些房子里的移民者,通常是建筑工人,負擔不起其他住宿地點的費用
男孩在五顏六色的人物模型中玩耍。哈薩克斯坦是首次舉辦世博會的中亞國家,這些人物模型代表著所有參加2017年6月到9月舉行的 阿斯塔納世博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