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忙著準備拍照,唐寧一人站在門口,一會兒踱兩步,一會兒坐在門口那張舊椅子上。他嚴苛地遵循金融的理性原則,對于我提出的許多問題,他都笑了一會兒,說這些問題我真的從來沒有想過,包括對過往細節的記憶,他也一并儲藏在某個角落了。他風頭正盛,也謹慎前行。
與他的謹慎截然相反,互聯網金融行業冒出了不少形態各異的激進派與作亂派。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全國P2P平臺數量達到三千多家,其中有1302家P2P平臺死亡,668家跑路。最大的行業事件,“e租寶”被立案偵查。
在這個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的年份,一些化學反應正在發酵。如果每一個行業都是一個有機生物體的話,行業內的自我新陳代謝定是普遍規律。此時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就像青春期的小年輕開始長起了滿臉的青春痘。
“十個茶壺九個蓋”的游戲是那些投資者的老把戲?!八褪窍脒@事這么容易,我們去騙點錢吧,很多人都是騙錢來的。我假裝開一個(P2P公司),發的是假標,根本沒有人來借。一種是騙一把就跑了,一種是越騙越大,就是龐氏騙局,有的就滾得很大?!卑亓灵L期追蹤研究互聯網金融行業和P2P公司,他總結了一些行業出局者的特點。
還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有點錢,成立一個企業,有點資料就搞個P2P,(本意)沒想過騙錢?!薄耙桓惆l現這個東西不好搞(就要出事了),其實搞一個P2P挺難的?!逼脚_的經營能力捉襟見肘,比如,借款端多了資金跟不上,借款單的員工沒有動力;資金多了,站崗,沒有資產端,跑資產端的人也沒有動力,“要達到這個動態平衡,要不斷地增長規模,控制風險?!?/p>
技術的易得性和對借貸原理的單一性理解,讓很多人認為互聯網金融門檻低,“覺得就是我這邊有借款,我這邊能找錢給他的事”,“很多人就這樣沖進來,其實很多人不懂借貸,也不懂互聯網,就覺得這事容易?!备鶕亓恋难芯?,2014年,問題平臺的平均生存周期是4個月。
“金融價值”是唐寧和他的團隊一直強調的核心邏輯事實。不能被過分神化,也不能被過分矮化,金融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資源配置那些德才兼備、有擔當的個體和實體,因為他們能夠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價值。
首席技術官段念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真正理解“技術為資源配置服務”的內核。他從8歲就開始學習編程,此后一直信奉技術能帶來一切變革,也使得變革更簡便。
而現在,幾萬塊錢就能買一套P2P平臺,再花幾十、幾百買個域名,就能推出一個P2P平臺。但真正積累起優質的金融資源是相當困難的,阿里巴巴、京東、宜信等都是經過了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才逐漸形成了穩定的金融資源。
“(平臺的基礎)跟每個企業的資源、能力、強大程度(有很大關系),(能力不同,平臺能力也)不一樣?!卑亓劣X得,“市場永遠都處于優勝劣汰的過程。只不過現在機構太多,還有很多沒有被洗出局?!?/p>
挑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