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otx7r"><sub id="otx7r"></sub></s>
    <ol id="otx7r"></ol>
  • <strike id="otx7r"><blockquote id="otx7r"></blockquote></strike>
    1. <strike id="otx7r"></strike>

      <strike id="otx7r"></strike>

        封面人物 | 抗戰中的蔣介石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特約撰稿 楊步隗 日期: 2018-01-03

        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帥,在對日和談、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反共“剿匪”以及戰后世界格局分配上,他一次次陷入身不由己的窘境之中

        “攘外必先安內”,“以空間換時間”,這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蔣介石處理內政和抵抗日本外敵的主要戰略。這位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的軍事強人在1920年代末期成為國民黨最高領導人后,麻煩不斷,同時面對“不臣之心”的軍閥、日益發展壯大的紅軍、北方虎視眈眈的蘇俄、狼子野心的日本……如同北宋王朝先天失去幽云十六州的屏障和河西走廊一樣,從日本侵華開始,國民黨政府就陷入了窘境。

        日本步步緊逼之下,蔣介石對日妥協,全力圍剿紅軍,同時也為中日戰爭做準備。為了控制西南,在第五次“圍剿”中,他將紅軍趕往西南,希望一箭雙雕。西安事變令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使他放棄了消滅中共的企圖。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日進入全面戰爭狀態,蔣介石以最高統帥的身份,領導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抗戰。

        1938年3月24日,山東臺兒莊大捷前夕,蔣介石攜白崇禧飛抵徐州,與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視察隴海前線時的合影,左起李宗仁、蔣介石、白崇禧

        是和是打舉棋不定

        盧溝橋事變后的半年時間里,國民黨高層人士中一直彌漫著失敗和悲觀的情緒,議和甚至乞和的主張多次出現——外交部長王寵惠甚為驚慌;軍政部長何應欽建議退避三舍;實業部長吳鼎昌散布“戰必敗,不戰必大亂”的觀點;胡適則與陶希圣一起,通過陳布雷密陳蔣介石,主張在東三省人民可自由選擇國籍以及將來可用“總投票表決”的辦法“復歸中華民國統治”等4項條件下,可以放棄東三省,承認偽滿洲國,希望以此換取日本讓步,自東三省以外的中國境內全面撤兵。

        在悲觀情緒籠罩下,“身在此山中”的蔣介石也猶豫彷徨。但他最終還是拒絕了妥協的主張。

        8月,平津失陷,日軍進攻上海,在蔣介石的主導下,國民黨高層暫時一致通過了抗戰決策。然而隨著戰局不利,主和派的思想又應時發芽。8月下旬,周佛海、陶希圣、高宗武、胡適等起草了對日外交進行步驟及要點等具體方案,托汪精衛轉交給蔣介石,但被蔣拒絕。日本各方勢力則分頭尋找與重慶政權的各種關系,試探著與蔣介石和談,德國駐中國大使陶德曼也參與其中。

        1937年11月開始,上海、太原兩座重鎮接連失守,抗日遭受重大挫折,蔣介石深知持久戰雖是中國對日作戰的主要策略,但對于孱弱的中國亦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他也明白在連戰連敗之時與日和談并簽署城下之盟,只能是喪權辱國。蔣介石把希望寄托在國際形勢上,希望國際列強干預中日戰爭,同意德國大使陶德曼進行調停。

        12月12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本來就戰和不定的國民黨內部已經是一片哀鴻之音,高層中主和者竟占了一大部分,元老于右任主和,譏笑蔣介石猶豫不定。此時日本的態度卻“救”了蔣介石:由陶德曼遞交給蔣的日本和談條件十分苛刻,其中包括內蒙古自治、華北與滿洲之間建立非軍事區、停止反日政策、共同防共等。一廂情愿的主和派被澆了一盆冷水。

        “近日除投降外無和平,舍抗戰外無生存”,蔣介石意志終于堅定起來。他與主和的元老居正等人輪番談話,稱“抗戰方針,不可變更”,此后還批判了孔祥熙私自對日和談。

        1938年,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高宗武前往香港與日本交涉。4月,蔣介石得到消息,日本將于本月下旬進攻蘇聯,故急于停止中日戰爭??箲鹨雵H勢力對于蔣介石而言,猶如久旱逢甘霖。一旦日本進攻蘇聯,蘇聯必定掉入戰爭泥潭,中國壓力會得到緩解。此時的蔣介石又動了和談念頭,下令高宗武委婉地傳遞和談條件。不料蘇日戰爭并未爆發,高宗武卻擅赴日本,并投靠了汪精衛。

        1939年,日本醞釀了著名的“桐工作”,意在誘降蔣介石,國民黨抓住機會,讓軍統特務偽裝成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從1939年12月到1940年10月,與日本進行了十幾次談判,目的為刺探日軍情報。后因久無成效,“桐工作”被日本終止。

        在國民黨高層和民間人士為“議和”奔走之際,蔣介石也親自主導了一次對日議和談判。1938年4月,中國軍隊在臺兒莊獲得勝利,蔣介石有了底氣,思想天平開始傾向和平。他在日記中寫道:“此時可戰可和,應注重和局準備?!?/p>

        5月下旬,日本內閣改組,首相近衛文麿讓大將宇垣一成出任外相,企圖借助他來抑制陸軍。蔣介石了解到宇垣對華主和,希望利用他的上臺來壓制瘋狂的日本軍部少壯派,但他也時時提醒自己,“帝國陰狠,議和時更增危機也?!庇钤吓_后,果然向中國遞出了橄欖枝,蔣介石一面抵抗日軍對武漢的進攻,一面派出蕭振瀛與日本軍部特務和知鷹二進行談判。

        蔣介石判斷,如果歐戰發動,世界大國都卷入戰爭漩渦,中日局部戰爭變為全球戰爭,則可以對日本作戰到底。但1938年1月,英法兩國為了綏靖德國,犧牲了捷克的主權,因此蔣認為歐戰爆發為時尚早,可以利用手中不多的籌碼與日本進行試探性和談。此后雙方就是否恢復到盧溝橋事變前進行了多輪磋商,中國方面開始草擬《和平宣言》。

        1938年10月,日本在廣東大亞灣登陸,蔣介石一方面懷疑日本的和平誠意,另一方面,他認為日軍侵占廣東,將威脅到列強在太平洋和東南亞的利益,英國和日本之間會發生摩擦,英日妥協可能性大大降低?;谶@種判斷,他踩下了和談的剎車。

        此后,和知鷹二又找到一名希臘商人,由他向蔣介石進言求和。這一時期,蔣介石每個月都會收到日本方面的一條求和信息。他雖然對日本提出的和平條件不滿意,但這次并沒有及時踩剎車,而是讓和談之車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路程。因為當時南京汪偽政權已經成立,很有可能獲得日本承認,蔣介石擔心德國、意大利等國會接連承認,從而使正與德國修好的蘇聯承認汪偽政權。為了達到拖延汪偽政府獲得承認的目的,蔣介石有意拖延和談,直至日本軍部最終決定支持汪偽政權,這次和談才告一段落。

        盧溝橋事變前,蔣介石長期對日妥協,希望以空間換時間,延緩對日全面作戰;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在領導抗戰的同時,對和平也有所期待,并將恢復盧溝橋事變前的原狀作為底線。但在歷次由他直接控制的和談中,都是日方主動求和,他被動應對。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蔣介石才徹底放棄了和談。

        1943年,埃及開羅,中、英、美三國軍事首腦和政府官員舉行三邊會議時合影。前排左起:蔣介石、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宋美齡

        支離破碎的“秋海棠”

        蔣介石畢竟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為中華民國應該繼承清帝國的一切遺產,在抗戰爆發前后,秋海棠(中華民國領土地圖貌似秋海棠)已經逐次凋零,滿、蒙、疆、藏、港、臺均不由國民政府控制,面對列強隨時會因利益交換而犧牲中國的局面,蔣介石只能在狹小的空間內輾轉騰挪。

         二戰爆發后,滇緬公路是援華物資的重要陸路通道,受到日本威脅后,英國關閉了滇緬公路,蔣介石隨即積極修筑康印公路,除了接受援助物資,也為了趁機恢復對西藏的主權。英國則認為康印公路的修建將損害西藏的自治地位,唆使西藏當局成立了與外國聯絡的外交局。對此,蔣介石命令軍部起草用兵西藏計劃,西藏當局得知其強硬態度后,忙向英國求援,認為國府“侵略”西藏。英國隨即照會中國進行干涉,但蔣介石態度依然強硬。

        蔣介石認為解決西藏問題必須和英國交涉。太平洋戰爭發動后,中英美成為同盟國,國際局勢有利于中國,借著東風,他主動要求英國尊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1942年,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發現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頻臨崩潰,便趁機“挖墻腳”,發布《告印度人民書》,呼吁英國從速賦予印度國民政治上的實權,并向羅斯福進言,請其勸說丘吉爾。

        1943年,英國外交部向內閣遞交《西藏和中國宗主權問題》,加速促進西藏“獨立”。同年宋子文和丘吉爾交談時,丘吉爾稱西藏為“獨立國家”,蔣介石聽聞后,大為光火。最終由于美國人反對西藏獨立,中英各退一步,維持了西藏的狀態。

        蔣介石還一直惦記著港臺。1938年4月,他在發言時稱臺灣是中國的領土,1940年策劃推動臺灣的革命行動,并試探性地向羅斯福提出臺灣歸屬的問題。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的次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中日之間所有條約一律廢止,馬關條約對于臺灣的束縛完全消失,重慶掀起了聲勢頗大的收復臺灣運動。

        1943年,二戰形勢轉好,宋子文在重慶召開記者招待會,提出收復臺灣。當時盟國一部分人認為臺灣應該國際共管,蔣介石認識到,中國必須在盟軍攻克臺灣之前,讓英美承諾臺灣為中國的一部分。此后,開羅宣言明確臺灣屬于中華民國領土,這為戰后收回臺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3年,國民政府通過外交方式,希望收回香港,羅斯福也提出英國歸還香港,香港成為自由港,不征捐稅。對此,英國多次聲明,不愿放棄香港。所以除了外交方法,蔣介石還希望用軍事力量取回香港,形成既定事實,逼迫英國放棄,并為此制定了殲滅華南日軍,奪回廣州、香港的計劃。

        然而事與愿違,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作戰,重創國民黨部隊,延遲了國軍的戰略反攻。1945年7月,國府決定反攻并奪回香港,但由于日本在8月15日迅速投降,作戰方案只能終止。

        收回東北則是困難重重。偽滿洲國成立已是既定事實,在與日本的歷次和談中,蔣介石的底線是恢復盧溝橋事變前雙方的勢力范圍。在和談時,有智囊曾提出,國人最終目標是要收復東三省,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然而沒有統一而強有力的政府和國家,這一愿景很難實現,因此不必堅持收復東三省之失地及修約訂約,蔣介石對此意見表示了肯定,他主張先解燃眉之急,東北問題留待未來解決。

        1940年8月,他指導起草了一份基本綱領,認為抗戰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功中,包括收回一切失去的領土,最小成功則是東北問題另行解決。他還提出偽滿洲國被日本侵占已久,如果不能用兵力收回,可以幫助溥儀的偽政府取得內政上的自治,隨后與溥儀協商,作為聯邦回歸中國。第二年,在“九一八”事變10周年之際,蔣介石發表《告全國軍民書》,提到東北問題,稱抗戰一定要收回東北。

        抗戰爆發前,新疆并不在國民政府控制之中,盛世才依靠蘇聯紅軍的支持,先后擊敗競爭對手,成為力量獨大的新疆統治者,上臺后實行親蘇、附蘇政策,蘇聯在新疆開采礦產,并派出一支超強武裝進駐哈密,阻礙國民政府軍隊進疆。

        1940年代初,新疆在經濟上完全依附蘇聯,在涉疆問題上,莫斯科直接與盛世才簽協定。盛世才還進一步向蘇聯建議,使新疆脫離中國,加盟蘇聯。由于特定歷史條件,斯大林沒有同意,但對新疆礦產頗感興趣。1940年11月,蘇聯單方面擬就租借新疆錫礦條約,強迫盛世才一字不改地簽署。

        1942年3月,蘇德戰爭處于膠著狀態,此時盛世才四弟被暗殺在家中,盛世才聲稱蘇共謀劃此案,以此事為契機,變親蘇為反蘇,企圖投靠國民政府。蔣介石曾斥責盛世才為“亡國奴才”,認為“新疆之于我中華民族存亡,實無異于我東北四省”,面對其主動來投,蔣介石巡視西北,并加派國民政府軍政人員前往新疆,在反復無常的盛世才反悔之前,控制住了新疆局勢,并在此后要求蘇聯勢力逐步退出新疆。

        1938年7月4日,湖北漢口,蔣介石在軍事會議上和將領研討抗日作戰計劃。上海與南京淪陷后,蔣介石下令撤退到漢口,并在此繼續抗敵,一直到1938年底   圖Robert Capa

        苦苦“等”來局勢好轉

        中國戰場從屬于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世界格局變化和列強的態度成為國民黨政府宏觀政治決策走向的“總開關”。判斷世界局勢的發展、揣測列強的舉動,也成為抗戰期間蔣介石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

        蔣介石的目光須臾不曾從歐洲離開,他最擔心的局面便是日本利用歐洲的混亂要挾列國對日退讓,卻又不介入歐洲戰局,從而集中全力壓迫中國。反之,他最期待的是日本在侵華戰爭尚未結束之時,就同時介入歐洲,或北進蘇聯,或南進掠取歐美的亞洲殖民地,從而分散其自身力量,減輕對華壓力。因此蔣介石對應歐戰的總方針,就是促使日本介入歐戰,把抗日戰爭綁在列強的核心利益之上,從而搭上列強的便車。

        對于蔣介石而言,列強之中的特例是蘇聯,這是可以團結的力量,也是需要嚴加防備的對象。他十分擔心蘇聯對歐戰置身事外,坐看帝國主義國家互相廝殺,隨后取漁翁之利。為了將蘇聯拖進戰爭泥潭,他主張推動蘇聯和英法速訂軍事同盟,促進日本和德國意大利同盟,從而使蘇聯和日本都不能對歐戰旁觀坐大。整個抗戰期間,蔣介石念茲在茲的就是蘇日開戰,兩國兩敗俱傷最符合國民黨的利益。

        這種急切渴望蘇日戰爭的心理期待,也對蔣介石的判斷產生了影響。他錯誤地認為,發生歐戰的可能性要低于蘇日戰爭的可能性。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國民政府高層普遍認為,這對中國具有正反雙重意義:正面意義是,德日兩國因蘇德互不侵犯而產生裂痕,蘇聯在消除了歐洲的壓力后,可能會增加對日壓力;但反過來說,蘇美英都是主要的援華國,他們之間因為條約產生的對立,對日本是好機會,如果日英法三國撇開蘇聯謀求遠東妥協,會給中國造成極大的困境。與國民黨高層觀點不同,蔣介石認定蘇日必有一戰,因此對此條約持利好態度。

        8月30日,外電謠傳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拒絕通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蔣介石誤以為真,驚嘆斯大林為一大政治家,他想象是斯大林先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使日本在亞洲孤立,繼而以蘇聯國會否決這個條約,讓德國陷入孤立??梢娝嗝纯释吹教K日開戰。

        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拉開了歐戰序幕。蔣介石認為中國應該對德宣戰,以期先發制人。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一次預想,其重點不在于對德宣戰,而在于防止日本加入英法陣營,因為一旦中國反德并第一時間加入英法陣營,會促使日本追隨德國反對英法。

        然而世界局勢轉瞬即變,蘇聯告誡蔣介石應在歐洲戰場保持中立,還就諾門坎戰役與日本達成和解。英國政府則認為,中國是否參戰對于歐戰沒有任何意義。連遭重創的蔣介石最終放棄了對歐戰發出中國立場聲明的念頭,并譴責蘇聯,“昨日始與倭方妥協,今又侵波,其主義與信義以及國際之道德均已破敗無余,能不寒心?”由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不能支持向德宣戰國家,多種因素使得蔣介石在世界大潮的沖刷下冷靜下來。

        此番挫折后,蔣介石認為要耐心等待世界局勢的繼續發展,國力孱弱的中國沒有資格去影響他國,期待中的日本向歐美開戰、歐美助中國抗日的大好形勢無法由中國主動創造,只能被動等待。蘇日必戰的情結在蔣介石心中慢慢冷卻。

        1940年9月28日,德意日同盟形成,蔣介石再次感受到了世界局勢的脈搏,吸取了上次主動向德國宣戰無人理睬的教訓,他選擇保持中立,靜候蘇聯表態并觀察英德戰爭的發展趨勢。11月,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訪問德國,和希特勒等德國高官多次密談,此時恰好蘇聯又在停止援華一年后準備恢復對中國的武器接洽。蔣介石判斷,蘇德關系惡化。

        一個月后,國際上對于德軍占領整個西歐大陸后的走向莫衷一是,蔣介石的判斷是,德軍如果集中在羅馬尼亞,向東攻蘇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以陸軍稱雄的德國向南向西皆無勝算,蘇德必有一戰。1941年1月,蔣介石在會見英國駐華大使時,也表達了蘇德交戰的預測。

        對于這個預測,不少國民黨政府高官不以為然,徐永昌還屢次反駁蔣介石的觀點,但蔣不改初衷,并暢想一旦蘇德交戰,日本必從背后夾擊蘇聯。蘇日必戰的理想之火在他心中又一次燃起。

        1941年4月,蘇日在莫斯科簽訂中立條約,相互尊重蒙古和“滿洲國”領土,此條約并沒有影響蔣介石的判斷,他把賭注壓在了蘇德必戰上。此外,日蘇條約也并非完全不利,日本不侵犯蘇聯,必然南下奪取東南亞,從而侵犯到英美利益。

        根據情報,6月21日為德國攻蘇的日子,蔣介石把這消息透露給中共,毛澤東反應靈敏,將此信息透露給蘇聯。6月22日,德國大舉進攻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因為中國的通報,讓蘇聯爭得一周寶貴時間,提早進入備戰,對此蘇方曾向中共表示感謝。

        蘇德戰爭爆發后,蔣介石依然不忘促成蘇日戰爭。1941年7月,中國與德國斷交。這是蔣的重要外交策略,他認為德國承認汪偽政權是為了換取日本撕毀中立條約,對蘇開戰。一旦中德絕交,日本便欠了德國的“人情”,因此無法拒絕德國的要求,從而實現蘇日戰爭?!岸碣寥绻麘馉?,則中華民族之生命乃有基礎,他日勝利未始非希脫勒(希特勒)助我之力也?!笔Y介石還試圖說服與德國打得焦頭爛額的蘇聯同時與日本開戰。

        蘇日戰爭就像戈多一樣,讓蔣介石翹首苦盼了一年又一年,始終沒有等來。二戰大幕即將落下的1945年8月,蘇日終于面對面交火,只是這場遲來的戰斗并沒有讓雙方兩敗俱傷,在日本戰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蘇聯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東北全境。

        與美國的外交攻防戰也是蔣介石的重點策略。1938年后,蔣介石逐漸把求援重點放在了美國人身上,他認為英國老謀深算,俄國不可靠。1940年,面對日本南進的威脅,美國開始推出一系列對日制裁措施,加大了援華力度,并在第二年建立了完備的援助體系。

        同年5月,莫斯科《真理報》稱,日本已經向美國政府提議,要求美國調停中日戰爭,蔣介石不得不發出感慨,“美國始終想與倭寇妥協,白人皆視黃人為玩具,可痛。以美國對英之熱情與其對華之比較,豈嘗血濃于水而已?!?/p>

        美日重啟談判后,蔣介石給予高度重視。1941年10月,日本國內出現變局,主張與美國通過談判讓步緩和日美關系的近衛內閣下臺,以東條英機為首相的軍人內閣上臺,蔣介石聞之大喜,“其對美對俄必開戰在即,余之政策成矣?!?/p>

        此后,蔣介石從駐美大使胡適那里聽聞,美國將放松對日本的經濟制裁,惱怒異常,“美國仍對倭妥協而犧牲中國甚矣?!逼渌饺祟檰?、美國人拉鐵摩爾回憶,從未見過蔣介石如此動怒。

        于是,蔣展開了外交攻勢,加之英、荷、澳三國同時反對,美國政府最終放棄了這個提議,美日秘密和談告終。迫使美國收回提議,重回美日嚴重對立的局面。此后不久,珍珠港事件爆發,國民黨政府隨即向德意宣戰,中國抗戰的國際形勢終于有了決定性的改觀。

        經歷了一連串的挫折后,從蘇德開戰到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苦苦支撐了4年的蔣介石終于在1941年迎來了世界局勢的全面好轉,他所期盼的局勢只有蘇日戰爭沒有實現。對于蔣介石而言,沒有實力就沒有主動縱橫捭闔的資格,他只能亦步亦趨地跟著世界局勢蹣跚前進。這4年中,世界猶如一座盤絲洞,美國、英國、蘇聯、日本、德國五大強國盤根錯節,形同亂麻。任何兩方或多方關系的冷暖都會產生利弊兩方面的影響,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局勢中,蔣介石受盡煎熬,所幸最終等到了世界局勢的好轉。

        1942年1月,中美英蘇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一致保證對德意日法西斯戰斗到底。隨即成立了以蔣介石為總司令的中國戰區,美英也加大了對中國的經濟資助。歡欣之下,中美兩國關系也存在著一些障礙。由于英國自身安全的需要和美國全球利益的驅使,歐洲戰場始終被英美視為戰爭重點,各種援助物資分配并不均等,這引發了蔣介石的不滿。

        194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訪華,邀請宋美齡訪問美國,蔣介石也希望利用宋美齡同美國的特殊關系,開展夫人外交。11月,宋美齡前往美國,開始了7個月的美國之行。

        宋美齡是蔣介石的第四任夫人。蔣介石與蔣經國之母、原配毛氏是奉母命成婚,毫無感情基礎,他對于毛氏的嫌惡,已經達到“人影步聲,皆足刺激神經”的地步,母親病逝后便與毛氏離異了。二夫人為青樓女子出身的姚冶誠,因為好賭、無禮,讓其懊悔不已。但由于二子蔣緯國無人照看,兩人只能暫時分居。對第三任夫人陳潔如,蔣介石則是愛恨交織。

        直到遇到宋美齡,他才因男女之情感受到“人生之樂”?;楹笏蚊例g因為身體虛弱,常住上海,蔣介石獨居南京,不堪忍受孤獨,大年初一獨自感慨“讀詩看書,寂寞已極”。他雖然行伍出身,但內心亦有敏感脆弱一面。每次出征與宋美齡分別,都不免心情沉悶,任性發怒??箲鹌陂g,蔣介石工作量很大,宋美齡做好“賢內助”,給予了細致的關懷。鑒于宋美齡從小在美國長大,英語極佳,熟悉美國文化,蔣介石順水推舟,將她送去了美國。

        到達美國后,宋美齡在紐約麥迪遜廣場向一萬八千名聽眾發表演講,隨后又在美國各地發表講演。1943年2月,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其魅力征服了美國聽眾。

        其實,宋美齡訪美之行成果十分有限,在實質問題上并沒有多大的促進。畢竟美英的“先歐后亞”戰略是由自身利益決定,難以更改。這一時期的美英,之所以在形式上極力抬舉中國,當作“四大強國”之一,主要是吸引中國繼續全力抗擊日本,減輕他們的負擔。

        由于蔣介石與史迪威就戰場產生分歧等諸多矛盾,美國對蔣介石也頗有嫌惡。值得注意的是,在抗戰末期,美國逐漸對中共“傾心”,與中國共產黨保持了較好的關系。內戰爆發后,美國徹底拋棄了國民黨。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事訓練學校,蔣介石給學員們上課

        “攘外”不忘“剿共”

        除了在國際局勢上費神費力,“腹心之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也引起了蔣介石的憂慮。在抗戰爆發之初,兩黨關系曾適度緩和。他考慮的是如何在控制共產黨的同時,通過談判“放寬共黨,使之盡其所能”。

        蔣介石意在促成蘇聯出兵,由于中共代表無法滿足國民黨這方面的需求,他又轉變了態度,擔心中共割據壯大,于是勸說共產黨同意組織上兩黨合并。蔣介石稱,中共可以加入國民黨成為一個派別,取消共產黨的組織。周恩來明確拒絕,稱黨不能取消,兩黨也不能合并,所有的問題只能從聯合上找出路。

        1939年,國民黨頒布《防止異黨活動辦法》,開始限共。但在共產黨占軍事優勢的地區,國民黨處于下風。山西新軍在八路軍的秘密支持下,占據了晉西北,成為八路軍一部分。河北的鹿鐘麟試圖取消共產黨人主導的行政公署,然而鹿的部隊大多屬于雜牌兵,被八路軍各個擊破,趕出了河北地界。1940年10月,蘇北最主要的國民黨軍韓德勤部在黃橋鎮被陳毅一舉擊潰。從這些戰役可以看出,中共軍隊的戰斗力已經不在國民黨非嫡系部隊之下。

        1940年秋天,國民黨對中共敵視加劇,兩黨因劃界問題陷入僵局,在國民黨內,以武力清除黃河以南八路軍、新四軍的主張開始占支配地位,不少國民黨軍政要人要求蔣介石用武力來解決問題。蔣介石批準了何應欽白崇禧的《剿滅黃河以南匪軍作戰計劃》。

        國民黨一些軍政長官對之前在山西、河北、蘇北的失敗很不服氣,他們自恃力量強大,急于與中共一戰?;诳谷沾缶?,蔣介石的基本方針是一面準備軍事,一面仍主政治方法解決,不使兩黨關系全面破裂。

        內政中,列強碩大的身影依然會出現。蔣介石之所以批準軍令部的計劃,就是基于對蘇聯政策的估計。他認為中共態度受蘇聯意志影響甚大,由于蘇日關系緊張,蘇聯對國民政府態度友善,即使發生戰事,國民黨軍也不會吃虧。

        在這種背景下,1941年1月4日終于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奉命轉移的新四軍9000余人在安徽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8萬余人包圍襲擊,除約2000余人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或被俘。1月17日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1945年9月10日,重慶,中國陸軍總部副參謀長冷欣將日軍的投降書交給蔣介石

        舊恥雖雪,新恥又染

        1945年2月3日,決定戰后中國命運的雅爾塔會議召開,羅斯福、丘吉爾與斯大林進行了秘密會談,美英希望蘇聯盡早落實對日宣戰并出兵,蘇聯則開出了很高的價碼,除了要得到20世紀初期日俄戰爭中沙俄失去的利益,很多內容都涉及到中國主權,諸如保持外蒙古現狀,大連為國際港,保證蘇聯在大連的特權,恢復租借旅順作為海軍基地,中長鐵路由中蘇兩國合營。羅斯福為了盡快讓蘇聯出兵以減輕美軍傷亡,對上述要求未加拒絕。但在會議結束后的公告中,這些內容只字未提。

        1945年,毛澤東與蔣介石在重慶桂園合影

        為了解真相,蔣介石派各方打探虛實,羅斯福面對中國的詢問,再三搪塞,最終透露了蘇聯對于遠東問題的態度,但并未全盤托出。蔣介石在日記中稱,關于旅順問題,寧可被俄強權占領,不可以租借名義承認其權利。他認為蘇聯強權占領外蒙和東三省,中國還有道理可講,不能給予蘇聯法律根據。

        美國駐中國大使赫爾利本來受羅斯福委托,準備就遠東問題與斯大林和丘吉爾進一步斡旋,不料羅斯福在4月12日去世,副總統杜魯門認為凡是已經允諾的國際義務必須遵守,原本想調解的赫爾利只能以私人的方式,向蔣介石通報了雅爾塔會議中涉及中國利益的內容。赫爾利解釋說,蘇聯要求中國割讓旅順,并在東北劃出一條走廊讓給蘇俄,這些要求經羅斯福勸說后才作罷。

        此后蔣介石向外交部長王世杰交代,在不妨害中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情況下,可容納蘇聯對東北之合理主張。然而杜魯門最終全部贊同蘇聯的要求,為了自身利益犧牲了中國,這是蔣介石萬萬沒想到的。1945年6月,宋子文被派到蘇聯主持對蘇談判。面對無可奈何的事實,蔣介石召集一干元老討論此事,最終認為外蒙獨立之事可讓步。

        7月6日,蔣介石凌晨4點醒來,不能安眠,“考慮外蒙與對蘇俄問題甚詳”,5點起身禱告后立即親擬致宋子文的復電。從這一作息時間來看,蔣介石無疑將外蒙古獨立與否當成一重大問題。

        盡管千般不愿,在強權面前,他只能接受。8月14日夜,也是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夜,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和中國外交部長王世杰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上正式簽字。

        外蒙古獨立讓蔣介石自幼以來的“雪恥”情結再次發作。蔣介石8歲喪父,大部分少年時光在母親和外祖母陪伴下度過。在兩位女人撫育下,性格中難免有陰柔、脆弱、多愁、愛操勞的部分,也患上了“戀母情結”,對母親言聽計從,甚至受母之命,將自己惟一的兒子蔣經國過繼給已經離世的弟弟,為此不得不收養蔣緯國作為兒子。

        每當心情煩躁時,他總是會思念母親,并以“不孝”自譴,甚至回憶起孤兒寡母受人欺壓的童年往事,“鄉間洪水浸屋三尺……透水半日,無人來家援。吾乃聞吾母悲嘆曰:如汝父在,近鄰鋪中人皆早來協助,而你父亦自在家處置一切,決不至如今日之孤苦伶仃矣?!贝祟惾碎g炎涼的情景,他一直耿耿于懷。

        1930年10月,蔣介石攜宋美齡衣錦還鄉,家鄉父老慶祝他凱旋,演戲三日。他終于揚眉吐氣,自認一雪前恥。他曾在日記中申明四大心病,其一就是“以仇恨恥辱太多,而滌蕩湔雪不到也”。這種“雪恥”心理,從家恨一直蔓延至國仇。他在日記中專門辟出一欄,開頭兩字必書“雪恥”二字。

        1945年9月2日,二戰結束,蔣介石依然在日記中寫了“雪恥”二字:“近日我國最大的敵國日本已經在橫濱港中向我們聯合國無條件投降了,五十年來最大之國恥與余個人歷年所受之逼迫與恥辱,至此自可湔雪凈盡。但舊恥雖雪,而新恥又染,此恥又不知何日可以湔雪矣!勉乎哉,今后之雪恥,乃雪新恥也,特志之?!惫P鋒所指的,是中蘇談判時所蒙受的種種恥辱,雖然在不斷力爭下,蘇聯退后了“幾厘米”,但不過都是在文字中給中國政府一些面子。蘇聯獲得了東北的巨大利益,外蒙古正式脫離中國成為獨立國家。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剛從抗戰中喘了一口氣的蔣介石,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局面。

        (參考文獻:《尋找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尋找真實的蔣介石:還原13個歷史真相》《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楊天石著;《蔣介石的人際網絡》,汪朝光等著;《天下得失:蔣介石的生命史》,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著;《蔣介石:一個力行者的思想資源》,黃道炫、陳鐵建著。本文還參考了楊天石、楊奎松、黃道炫、王奇生、羅敏、鄧野、黃克武、李玉貞、鹿錫俊等學人公開發表的各類文章,特此鳴謝)

        網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6期 總第836期
        出版時間:2025年06月30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无码中文字幕人成电影|无遮挡日本H熟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色a在线观看|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
        <s id="otx7r"><sub id="otx7r"></sub></s>
          <ol id="otx7r"></ol>
      1. <strike id="otx7r"><blockquote id="otx7r"></blockquote></strike>
        1. <strike id="otx7r"></strike>

          <strike id="otx7r"></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