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BBC將比爾?圖特和湯米?弗勞爾斯在布萊切利的過往拍成了紀錄片《密碼破譯者:布萊切利莊園的幕后英雄》,兩人的故事逐漸撥云見日,但一切都太遲了。
《模仿游戲》的上映,再一次把阿蘭?圖靈推上了天才的神壇。電影里,這位怪才破解德軍密碼系統“英格瑪”的故事賺足了觀眾的眼淚?,F實中的圖靈有其不幸的一面,在同性戀意味著坐牢或接受藥物治療的年代里,他是不被接受和理解的。安德魯?霍奇斯在《阿蘭?圖靈傳》中描寫的圖靈害羞敏感,不善表達,42歲時食用氰化物泡過的蘋果而早逝。
來自后人的肯定則是他幸運的一面,作為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他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并因計算機界的最高獎項以他的名字命名而被永遠銘記。然而,在他從事密碼破譯工作的布萊切利莊園,無數無名英雄的下場卻是被時代無情埋沒。
二戰時期,位于倫敦西北部的布萊切利莊園是英軍破譯德軍通信密碼的后方基地,由于地處牛津和劍橋大學的連接點,兩所大學的解碼專家常常云集于此。二戰結束后,園內大部分器材被銷毀,數以千計參與解密的工作人員簽署了保密協議,直到70年代以后才陸續被公布身份。許多工作者的父母直至去世,也不知道兒女為二戰做出的偉大成就。
當時,園內女性工作者占有極高比例。在以戰后布萊切利莊園破譯者的生活為背景的英劇——《布萊切利四人組》中,4位曾在布萊切利工作的女主人公在戰后分別從事著家庭主婦、圖書管理員等平凡工作。柴米油鹽之余,她們想通過與密碼破譯類似的規律協助倫敦警方破解連環殺人案件,卻不得不在丈夫、朋友面前隱瞞自己的身份,難訴苦衷。
布萊切利莊園的偉大成就也不僅僅是破譯英格瑪。1943年,年僅26歲的比爾?圖特借助德軍發報員的一次疏忽,成功破譯了比英格瑪更為隱蔽更為強大的“金槍魚”密碼,讓庫爾斯克會戰成為蘇德戰場的轉折點。艾森豪威爾將軍曾評價道,“金槍魚”密碼的破譯,至少讓戰爭縮短了兩年時間,拯救了幾千萬人的生命。
1944年,原本在英國郵政局任工程師的湯米?弗勞爾斯進入布萊切利后,在比爾?圖特的理論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半編程型電子計算機Colossus。有說法稱他才是計算機的真正發明者,但因為簽署了保密協議,直至美國宣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他也無法發聲。
比爾?圖特后來在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繼續研究計算機數學,在80歲生日的一堂課上,他終于講出了“金槍魚”密碼的故事。1987年,他成為了皇家學會院士,但卻從未收到來自故鄉英國的表彰。相比之下,湯米?弗勞爾斯的晚年更加落寞。在計算機興起的90年代,他給自己買了一臺電腦,并在當地報了一門“信息處理課程”。1993年,他拿到這門課的畢業證書時,已經87歲了。他獲得的認可只有家鄉那條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和現已廢棄的IT中心。
2011年,BBC將比爾?圖特和湯米?弗勞爾斯在布萊切利的過往拍成了紀錄片《密碼破譯者:布萊切利莊園的幕后英雄》,兩人的故事逐漸撥云見日,但一切都太遲了。
《模仿游戲》中,凱拉?奈特莉飾演的解碼員瓊?克拉克通過報紙上的填字游戲測試進入布萊切利莊園,這一情節是歷史事實?!赌7掠螒颉吩诒泵郎嫌城耙恢?,《紐約時報》重印了1942年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的填字游戲,紀念這些天才。
正如一名前布萊切利解碼員所說,希特勒要求制造的密碼機本應是天衣無縫的,但布萊切利的天才們最終還是破解了它,在智力與機器的較量中,取得了勝利。只是在《模仿游戲》、在圖靈以外,還有無數無名的天才。他們的故事,不輸于《模仿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