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地產項目開盤就銷售了將近兩億,另外一個自治區的商業地產大佬的樓盤,抄襲我們的打法,但同期相比,只賣出去六十來萬,差得沒影了!”面前的老板信佛近二十年,為人溫和厚道,人稱“和尚”,說起自己今年的業績,他兩眼放光?!拔铱偨Y過自己的一生,前半生活出人樣,后半生活出人味?!?/p>
和尚是村里第一個高中畢業生,為了養活一家7口,被迫去外地打工。對于一個毫無背景和技術優勢的農村娃來說,出路只有兩條,一是賣體力,二是賣嘴皮子。當時身高1米57、體重83公斤的他加入了霍林河煤田的建設隊伍。
每天4人一組,從凍土里挖取4立方的沙子。然后是卸火車皮,一天能卸3車,也就是180噸的建筑材料,最高紀錄是15分鐘內卸掉了60噸水泥。接著,由于個子小,和尚在采石場干起了掏炮眼的活兒,腳上綁一條繩子,戴著風鏡鉆進四十多公分長、三十多米深的洞里,往里面填炸藥。這些工作的工錢是一塊錢一天。
住的地方是部隊用的活動板房,冬夜在中間立一個汽油桶,中間掏個窟窿,把煤放到里面燒,大家穿著棉衣棉鞋睡覺,白毛風帶著雪順著墻縫往屋里刮,早上人從雪里爬出來。工人們做飯用的是冰泉水,化完后,大鐵鍋里的牛羊糞就有半盆,呈紅茶色。盡管渾身都是虱子,可睡覺卻很香,這種工作一年到頭沒有休息,只有春節回家十幾天。
回想起那時的生活,和尚覺得“連驢都不如”。
轉機發生在他開始當泥瓦匠的時候。和尚腦子轉得快,手腳也勤,通過溜須拍馬,他從師父那里學到了手藝,接著又靠琢磨其他大隊的暖氣管道安裝程序,自己領著5個人也搭建起了一套。
他很快成了隊里的技術尖兵,時代也給了他釋放能力的空間,那是1987年,中國第一次開始全面推行責任承包制。他第一個攬下了承包的指標,在更北的林區做起了工程。第一年做了51萬,最后到手7000塊現金,他回村里買了一車煤,分給了全村人。
第二年干了90萬,3個合伙人每人到手6萬塊,最后還一共要扛22萬元現金回老家發工資。在吉林白城火車站,公安過來檢查袋子,非要讓他們開包,并且要把錢全部拿出來擺在站臺上。檢查過后,他們趕緊把硬座換成了軟臥,吃飯一人去端回來吃,輪流上廁所。下車換了好幾家旅館,怕人盯上,進了屋里待上一會兒再換,一宿總算熬過來了。
1989年鎮長和隊長眼紅了,不讓再干了,把和尚發配到了一個只有兩座交通崗亭、兩個政府小樓的草原城市。一開始和尚干的是包工頭的活,按他的話說是用膝蓋跪出來的,甲方、材料商、工人,一個都不能得罪。10年過去,憑著過硬的施工質量,和尚承接了政府大樓的建設工程,事后工程款轉換成了兩塊地,他這才從乙方變為甲方,開始了地產商的創業之路。
2010年,隨著財富的增長,家里人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恰逢當地政商兩界大地震,副書記被抓起來后,五十多家企業、七十多個領導都受到了牽連。小環境和大環境的同時惡化導致和尚想徹底放棄自己的事業,直到在一堂培訓課上,他突然悟到了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句話,決定放棄地產,轉而整合當地的文化旅游資源。
和尚所在的草原城市,從飛機上就能看到地上螺旋狀的巨坑,挖煤車像螞蟻一樣排著隊前行,周圍的草原早已貧瘠多時,呈現出沙漠化的傾向。
開車行走在寬闊無比的馬路上,這座四線城市竟然有98棟樓是和尚所建,而且據說施工過程中沒有出過一次安全事故。
驅車一小時,我們來到中國最后一片純凈的草原,這里還沒有挖煤車和巨大的風力發電螺旋槳的痕跡,《狼圖騰》就在這里取景。站在山頭上,遠處的一戶牧民正在搭建蒙古包,和尚說起自己對未來發展草原文化體驗游的暢想,顯得雄心勃勃,那是一種從無脊椎爬行動物進化成直立行走人類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