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張地說,凡與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近距離接觸過的人,大都認可她的個人魅力和改革者的姿態。
她出身革命家庭,做過插隊知青,擁有劍橋大學生物醫學博士的豪華學歷,又曾在華爾街歷練多年,一口流利英文,處事干練、待人誠懇,面對媒體時習慣于平等的口吻,“請媒體出出主意”、“你們覺得這時候怎么做比較好?”
因此,眾多嚴厲批評者——郭國松、于建嶸、楊團,以及一眾媒體人——后來與趙白鴿發展出不錯的私人關系,便不足為奇了。就連最敢打敢拼、窮追不舍的爆料人周筱赟在趙白鴿去職之后都評價說,“我會懷念白鴿老師的,她是好人”,此外,他還認為趙白鴿在任內“說了很多,做得很少”。
好人趙白鴿,在任職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兩年半的時間里,不斷地解釋、辟謠,疲于奔命,甚而落淚,期間紅會真假丑聞依舊不斷,募捐的官方微博下收到過數萬個“滾”字?!熬W民說我肥頭大耳、叫我老巫婆,我都知道,”趙白鴿說,但她不止一次地告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紅會的形象一定可以扭轉,因為大家是有理性的。
自信、專業,身居高位而篤信理性的力量,在記者看來,“政治精英”是趙白鴿最恰當的標簽。然而,面對混亂又強悍的洶洶輿論,趙白鴿從最初的開放,日漸收縮、沉默,直到媒體再難見到她的身影。在這背后,是大眾輿論難以把控和溝通的本性,還有趙白鴿本人“日漸衰微”的道德形象。
9月2日,紅會社會監督委員會委員王永在辦公室見到剛剛去職的紅會改革者,“如釋重負”,趙白鴿感慨說。她的辦公室已經清理干凈,氣氛一時間顯得有些悲涼。
困局
2011年冬天的某個夜晚,位于北新橋附近的紅十字會總會里仍然是燈火通明,總會的工作人員被動員起來,備齊了棉被和食物待命,準備送往上訪者聚集的“上訪村”。
那幾天,學者于建嶸發起“救助街頭露宿上訪者”的活動,并指名問道“紅會在哪里?”趙白鴿在微博看到后,夜里開車實地查看,冰冷的橋洞底下,孩子凍得瑟瑟發抖,“像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感到作為人道救助機構的紅十字會應當有所作為。
那時候,“郭美美事件”余波未了,趙白鴿到任不過兩個多月,不難想象,如果紅十字會參與救助,輿論將是怎樣的反應。出發前一刻,在紅會干部的建議下,趙白鴿撥通了國家信訪局領導的電話,對方坦白說明,“情況很復雜,不作為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p>
行動作罷。趙白鴿個人拿出兩萬塊錢,讓秘書在夜里以“博愛”的名義捐了出去,“給大家早上買幾個饅頭買碗粥,能夠到房子去躲躲暖”。隨即,于建嶸發微博致意,并說“紅會的高層當中也有愛惜老百姓的人”。
常刷微博的趙白鴿看到后,打電話給于建嶸,請他把微博刪掉,“不然我沒法開展工作了?!?/p>
記者知曉這段幕后故事是在當年紅十字會的年終理事大會上,趙白鴿身邊的工作人員說起此事也流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那時,在理事大會的會場里,趙白鴿正遭受著地方理事們的輪番“炮轟”。
履新后,趙白鴿決心對紅十字會進行實質性的改革,主動申請加入發改委的社會組織改革試點,但尚未形成具體思路,她希望在大會上通過一份《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于次年發布。
然而,地方理事們的反應出乎意料,有人批評《意見》不成熟、過于急躁,有人斷然否認紅會因“郭美美事件”改革的必要性,更有人意有所指地聲稱前任會長如何如何。事實上,地方理事們知曉趙白鴿上任后對媒體的若干表態,將“綜合改革”理解成了取消參公管理,成為純粹的社會組織,因而惶恐不已。
得知趙白鴿的遭遇,一名中央機關的高級官員給她發來短信:“你將要和一群非職業化的、惰性的、官僚化的人員打交道啦,哈哈哈哈哈?!?/p>
在紅十字會的體制架構中,地方理事(即地方紅會會長)歸屬各省管理,資金仰賴地方財政撥款,總會對其的節制十分有限,僅為業務指導關系??梢钥闯?,地方理事的大膽炮轟讓臺上坐著的趙白鴿有些難堪,她解釋說,綜合改革并不意味著取消參公管理,“去行政化”的內涵在于消除官僚作風、增強效率。那次大會上,《意見》獲得“原則通過”,但措辭頗見勉強。
同樣是在這個會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還見證了一場紅會的危機公關。2013年1月,網友“孟子Mencius”于微博發帖:“據內部人士爆料,北京奧運公園旁,有一處大門緊閉、平常進不去的神秘別墅群。這處三四十棟別墅為紅十字會購置,名叫‘御園公寓’,客房、游泳池、卡拉OK廳、舞廳、棋牌室等一應俱全,已經營達10年之久?!彼|問紅十字會,“是否挪用過善款?”
網絡被引爆后,紅會工作人員四處奔忙起來,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內部肯定沒有,但是紅會關系很廣,哪怕是一個捐贈者持有股份,輿論都會扯到一起?!奔t會請律師到房管局,被告知無權查詢,打電話給新浪微博,被質問“憑什么說是謠言?”趙白鴿親自撥通電話,自稱某領導親戚的爆料人回答:“我不管,反正現在說紅會什么大家都信?!?/p>
事后查證,別墅群屬于一政府部門,紅會有苦說不出。最終謠言微博被有關方面刪除,“孟子Mencius”由此認定有貓膩,并“向紅會宣戰,歡迎網友私信爆料”。
2013年4月22日,雅安地震重災區寶興縣一個安置點內,紅十字會設立募捐接收站,但無人問津
救火
紅會在政治體系內的權重微不足道,民意洶涌難制,機構內部又惰性十足……很多人好奇,趙白鴿為什么愿意接手中國紅十字會,一個捅開了的馬蜂窩。趙白鴿之前,的確有人拒絕了紅會的職位。
這還得從趙白鴿此前的經歷說起。
網上曾流傳,趙白鴿的祖父是偽滿漢奸趙秋航,迫害過志士趙一曼。事實上,趙白鴿的父親是中共南下干部,擔任過井岡山地委書記,姨夫則更具傳奇色彩——《林海雪原》原型楊子榮的副手。1952年出生后,趙白鴿家境優渥,但當父親于“文革”中被打倒,16歲的趙白鴿便隨大潮到江西萬安縣插隊,業余時間跟一位下放的北大化學老師學習英語。
“父母都抓起來了,我在碼頭扛了5年麻袋,我媽和我姐有一次來看我,哇,女兒怎么變成這個樣子,除了眼睛是黑的,全身被大米袋子染成了白的。所以你現在可以看到我身上很多很野蠻的氣息,就是那時候的印記?!?/p>
1975年,趙白鴿以工農兵學員身份進入江西醫學院,高考恢復后,她將自己關在小黑屋里數月,最終考取哈爾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上海計劃生育科研所。
之后的履歷看起來有些“折騰”:放棄上??莆母碧幖壜殑?,到劍橋大學讀取生物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后復為上海計劃生育科研所所長,1992年赴美,任科技部生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美國)辦事處主任,出入世貿大廈5年,熟知華爾街和美國社會組織的運作模式。
1998年,國家從美國引進6名重點人才,意在借鑒國外經驗,推進稅務制度改革、設計AB股均在考慮之中,作為6人之一,趙白鴿的領域是計劃生育政策。
“我回來都是下定了決心的,因為通融整個西方嘛,你知道問題在哪里,我就覺得有一種責任,因為社會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幫明白的人引領?!毖哉勯g,趙白鴿身上的精英主義氣息不時流露。
那個時期,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在國際上招致眾多批評,在敲定一項戰略投資之前,美國和英國的議會派人到中國了解情況,趙白鴿在2003年一年之內接待了198批考察團。為了解“底線”,她以計生委副主任身份到廣東四惠調研。
“有個女的叫五妹,33歲,我的天啊,生了一個女兒,為生兒子逃到山里面去,肚子越來越大,最后自己剪掉臍帶接生,胸脯也沒有了,癟塌塌的。她見到我竟然說,‘領導,對不起哦,我犯罪了?!倚南?,本來是婦女的權利,這叫個什么事啊,心里極大的震撼,要流眼淚還不能當她面,轉過身偷偷抹了?!?/p>
臨走時,趙白鴿掏出身上所有的錢留給了五妹,五妹跑到地里,摘了滿滿一筐茄子表達感激?!拔叶伎鞖鈺灹?,跑到四惠大罵,今天晚上就吃這個茄子!原來一直講計劃生育存在強迫命令,我說哪有的事,從那以后我shut up?!?/p>
趙白鴿的歸來像日后任職紅會一樣,同屬“救火”。在計生委13年,她主持推廣長效避孕、宮內節育器等節育技術,廢除了大月份引產,建立失獨家庭補助,在全國普及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調任紅會前,已是計生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務副主任。在為官生涯中,喜歡“公民社會”等概念的她常被批評過于“西化”。諷刺的是,網民歷數趙白鴿的罪名,其中之一是“計劃生育的killer”。
2011年,趙白鴿即將年滿60歲退休,恰逢紅十字會因郭美美而深陷泥潭,于是組織寄望她用兩到三年時間扭轉局面。
上任伊始,紅十字會的批評者、社科院研究員楊團召集學界開會,探討紅會危機,一紙請帖送到了紅會某領導手中,但他拿不準。趙白鴿接到請示后夜里兩點從上海趕回北京,決定親自參會。
研討會緊張進行,批評大膽尖銳,趙白鴿最后總結發言說,“世情、國情、民情和黨情都發生了變化,公民社會和社會組織發展勢在必行,中國紅十字會要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探路?!睕Q心和理念出乎意料,十幾名學者不約而同地起立鼓掌。
網民
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后,記者在趕往災區的車上問趙白鴿,那天夜里準備救助上訪者的事情可以寫嗎?她回答說,“還不行。你要保護我們?!?/p>
趙白鴿背對前方,像導游一樣站在大巴車中央,向她的下屬布置任務,“網上無聊的人擱那對比紅會和壹基金誰的捐款多,根本就不懂該怎么統計,那些屁話,不要管它,我們現在帳篷第一、婦女兒童第一,吃飯第一!”
在媒體和學者災后的檢討里,紅十字會的反應被認為“迅速、有效”,它的嚴密而龐大的組織在重大災害時顯現了作用。民間救援隊伍雖然熱情高漲,但專業素質明顯缺乏,成百上千的卡車載著已經物滿為患的方便面和礦泉水,堵在交通要道上。紅會一開始運往災區的棉被還慘遭網友指摘和嘲笑,事后證明,災民的確缺少御寒物資。
不過,那段時間充斥網絡的另有內容。
到達災區當天中午,趙白鴿與紅會工作人員、隨行記者在帳篷內短暫休整,每人端起一碗泡面,有好事者拍下這個場景貼上了網絡。一個小時后,網民在照片中發現一名身著紅會工作服的男子,左手戴著一款腕表,“可以肯定,市場價數萬元,紅會人從哪來的錢?!”
事實上,手戴腕表出鏡的是《新京報》記者,手表僅值九百多塊。整個下午,趙白鴿的大部分時間用來處理網絡輿情,《新京報》記者發微博澄清,但淹沒在一片罵聲里,報社也許是忌憚輿情,沒有任何表示。
“唉,真是沒勁兒,把你搞得亂七八糟,可怕,天天就這么干,大家都覺得沒有信心?!壁w白鴿抱怨著,在悶熱的車廂里脫下外套,撥通了有關部門的電話,由他們出面請《新京報》澄清。短短幾天里,紅會遭遇的輿情還包括:募捐遇冷(實際募捐近12億元),遠輸壹基金;向臺灣慈善機構收取500萬的“過路費”;阻礙民間救援隊伍進入災區……
“我現在上微博太嚇啦,典型的暴力,沒有組織,逮著什么罵什么。盲民,對不起我用了這個詞。中國沒有過文藝復興,對人從來就不care,我特別希望通過紅十字會展現社會組織的作用,展現人道的價值,這種組織不是太多了,是非常少,又不專業,然后大家又要滅它,蠢不蠢???很蠢?!壁w白鴿剖白心跡的時候顯得無奈,“成長道路決定了我的看法,往上看的時候,我就看到封建社會,往下看,我看到無政府社會,一轟就全部轟,不思考。有的時候我覺得我挺慘的,原來是對上面去理論,現在對下面你都要鼓起勇氣?!?/p>
對于媒體和意見領袖的表現,趙白鴿顯出失望,“丘吉爾講,真正的智者是引領整個社會和輿論前進的人。我覺得挺悲哀的,被名利挾持,正義的人都不敢出來說話,你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這就是理性。不管走到哪里,沒有媒體愿意聽你講這個?!?/p>
在蘆山災區,記者遇到了香港紅會的代表,她告訴我,香港社會監督的文化很長,一開始人們也頻繁質疑紅會,尤其是從善款中抽取行政費用的行為,“但是慢慢地,大家也想,不能一味壓,你要是想有人去慈善組織工作,就得給他們體面的報酬?!?/p>
紅十字會另一位工作人員則表達了更深層次的擔憂,“比如無償獻血后用血,網民質疑為什么還要收取200塊錢,任何事情哪能沒有費用?真正應該質疑的是為什么是200而不是150,以及用到哪里去了。大家應該有公共財政方面的知識,但這正是我們公民教育欠缺的地方?!?/p>
受傷
丑聞和緋聞之外,紅會改革本身卻很少進入公眾討論,至少沒那么熱鬧。
趙白鴿接受了楊團的“三重賦權”理論:紅十字會是國際紅十字運動賦權、政府賦權、社會公眾賦權的社會組織,實踐上,她希望通過立法將紅十字會確定為法定機構,“這個非常要緊,是去行政化最重要的一個武器,成為法定機構后紅會就獨立了,自主選擇副會長,連我都要被理事會任命,而不是通過中組部任命?!必斦矫?,則經過全國人大批準撥付。
但在目前,由于紅會自身能力不足,尚無法脫離行政資源而存在。因此先一項任務是加強能力建設、理順內部治理結構。在《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已經提出,地方紅會負責人人選要經過上級紅會同意。若如此,地方紅會不受節制、人員效率底下的問題將獲改善?!凹t會改革其實很像原先的老國企改革?!?/p>
對于網友關心最多的財務透明公開,趙白鴿告訴社會監督委員會委員王永,“我來了也很想干這個,現在我發現不是那么簡單,全國三十多個省市紅會,下面有市紅會、縣紅會,各地的會計準則、結賬方式都不一樣,很難統一,各地紅會在建行、農行、工行開戶的都有,有些沒有開戶,有些甚至還是手工記賬,銀行和銀行之間是不聯網的,現在你要求全部在一起形成一網絡,根本不現實?!?/p>
實際情況是,紅十字會總會對各省紅會沒有財權、人事權,一些地方紅會只有一個人,甚至沒有專門的會計和出納,無法第一時間統計賬目,而一旦出了問題,責任都會歸咎到總會的身上。
對于紅會的改革,學者和媒體覺得太慢,地方紅會覺得太快,網絡上則以一貫的方式質疑著。不過,紅會內部和學者似有共識而不明說——在目前體制下,紅會的改革設想很難實現。
蘆山地震后,趙白鴿向媒體表示,如果3年內不能扭轉紅會的“黑十字”形象,就自動請辭?!八洺1響B,給自己和團隊壓力、暗示,”紅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趙白鴿工作期間睡覺很少,經常夜里兩點還在打電話,“很累?!?/p>
就在改革拉鋸的時候,幾起丑聞徹底打亂了紅十字會和趙白鴿的步驟。
2013年5月,曝出紅會將汶川地震時的8472萬定向捐贈挪作他用;今年8月,再曝出紅會違規將備災倉庫出租牟利。盡管并非發生在趙白鴿任內,但它們不像此前的“捐款箱發霉”、“南海紅會醫院醫療事故”一樣容易解釋和解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趙白鴿顯得很狼狽。
而到了今年4月7日,清明節前后,有媒體人爆料稱:她計劃乘坐CA1582從南昌飛往北京,因為遲到兩分鐘,南昌機場方面告知機艙門已經關閉,禁止其登機。但比她晚到至少5分鐘的趙白鴿,卻被國航和機場地勤送到登機口。
使此事成為新聞事件的媒體人韓福東說,“對趙白鴿會長,我只能說聲抱歉。聽采訪過她的同事講,她是一個銳意改革人物??墒?,一個銳意改革人物,在特權面前,仍不免棄同機眾多旅客利益于不顧,這不更說明改變特權意識之難,以及曝光此事的價值所在么?”
其實,趙白鴿后期的沉默并非因為個人形象受損,新聞記者們在蘆山地震后就發現,她逐漸收縮了自己的開放態度。王永告訴媒體,在得知由于紅會的負面形象,紅會職工的親友求學、任職都受到影響后,趙白鴿受到極大觸動,“她受傷了?!?/p>
去職之后,趙白鴿接受了《光明日報》的短暫采訪,“我今年62歲了,已經過了任職年齡,屬于換屆前的正常人事調整……有說我委屈了、辛苦了,其實,3年來,我得到了大家非常多的幫助和支持。紅會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它有不足的話,也希望大家善意地監督和批評它,共同幫助它成長發展?!?/p>
趙白鴿去職,一場精英政治的實踐也落下帷幕,那幅有關“智者引領”的美好藍圖隨之褪色。有媒體把趙白鴿的紅會生涯形容為一場“纏斗”,無疑,她落敗了。不過,趙白鴿會長再也不用經受網絡的重重拷問了,雖然網絡、網民都還在那里,一點也沒變。
(林珊珊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