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在官邸當著州長,一邊在街頭彈琴“賣唱”,這種事,大概只有美國馬里蘭州州長馬丁·奧馬利做得出來。
5月26日,這位昔日搖滾青年踩著人字拖、穿著大褲衩、抱著一把琴,在安納波利斯大街上自彈自嗨,吸引一眾路人圍觀,推特上也是一片熱議。他說:“我就喜歡這樣,當州長,還能上街玩音樂?!?/span>
人家可不是玩票,上大學時就組建了樂隊,正經在夜店演唱,在各市縣巡演,一玩就是17年,直到2006年競選州長了,才慢慢淡出??擅慨旤h內搞什么活動,他總要登臺吼上幾嗓子,造勢熱場。
作為2016年美國民主黨熱門的總統候選人之一,想必未來兩年里,人們還將時不時聽到他一展歌喉,曝光率是少不了的。難怪有人說,這哪是玩音樂啊,分明是在玩政治。
每當黨內搞什么活動,奧馬利(左)總要登臺吼上幾嗓子,造勢熱場。
當市長 搶了警察局長的飯碗
說起來,還是音樂幫助他步入了政壇。1982年12月,還在讀大學的奧馬利參加了民主黨參議員加里·哈特的總統競選團隊,主要任務是在外圍為其造勢。奧馬利自告奮勇,到愛荷華州組織志愿者。他的拿手好戲便是在各個集會上彈奏吉他,營造氣氛,令人印象深刻。
1986年,國會女議員芭芭拉·米庫爾斯基欽點他進入自己的參議員競選團隊,作為外勤負責人為自己拉票。選舉成功后,奧馬利在米庫爾斯基的辦公室順利謀得一職。1988年,他從馬里蘭法學院畢業,拿到律師執業證書,做了州檢察官助理。1991年,他當選巴爾的摩市議員,一干就是8年,做到了立法調查委員會和稅收金融委員會主席的位置。
1999年,36歲的奧馬利決定競選巴爾的摩市長。他將競選重點放在降低犯罪率上,得到黨內幾位重量級人物的支持。巴爾的摩是一個以非裔美國人為主要人口的城市,治安狀況全美排名倒數,每年發生三百多樁殺人案,毒品交易猖獗,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一人吸毒。這是巴爾的摩市的頑疾,歷屆市長為之頭疼,市民怨聲載道。
奧馬利在擔任市議員期間就曾提出,要仿效紐約和新奧爾,實施“零容忍”計劃,重點打擊那些四處閑逛、在公共場所醉酒鬧事的人,以防他們犯下更嚴重的罪行。這一計劃遭到幾位黑人部長的反對,擔心這樣會助長白人警察對黑人疑犯的暴力執法。
但民眾已經厭倦了提心吊膽的生活。當奧馬利信誓旦旦地承諾,要在任期內將命案減少到每年175宗以下時,立即得到積極回應。結果,他獲得90%的選票,成為這座黑人城市的白人市長。
也有人說,是他那張英俊的臉幫了大忙。他面龐清秀,棱角分明,總是掛著陽光般的笑容,而且教育背景無可挑剔,深得大媽選民的歡心,堪稱“師奶殺手”。當地一檔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說,他不時在投票站聽到有母親這樣說:“我真希望我的兒子長大后也像他一樣?!?/span>
奧馬利上臺后,發起聲勢浩大的“巴爾的摩相信”運動,僅宣傳費用就耗資200萬美元。他呼吁每一個市民行動起來,向犯罪和毒品宣戰。
上任僅一年,巴爾的摩的治安狀況果然得以好轉,至少官方數據顯示如此:殺人案減少了15%,降至261宗,10年來第一次少于300宗;暴力犯罪減少了14.1%;涉毒案件減少了20%。
不過,批評者稱,奧馬利孤注一擲豪賭“打擊犯罪”,儼然成了巴爾的摩的警察局長。為了集中財力打造警局業績,他削減其他部門人員,關閉圖書館分館,減少對博物館、美術館的投入,并將多年未動的個人收入所得稅上調了20%。
2006年,奧馬利參選馬里蘭州州長,自稱任職巴爾的摩市長期間,暴力犯罪下降了37%。有人質疑他操縱審計,涉嫌數字造假,一時間飽受來自黨內黨外的雙重攻擊?!度A盛頓郵報》最終做了一個總結:“沒有證據顯示,犯罪統計數據受到系統性操縱;但奧馬利也無法證明,他的數字是可信的?!?/span>
總的來說,媒體對他還是頗有好感。2002年,美國《時尚先生》雜志封他為“美國最佳青年市長”;2005年,他入選《時代》周刊“大城市長5強”;同年8月,《商業周刊》網絡版評出民主黨五大“新星”,他名列其中。同時入圍的還有美國總統奧巴馬。
連他的批評者都說,奧馬利有一種天分,能放大自己的正面形象,同時將諸多負面影響化為烏有。
政客們的另類才藝
做州長 成為一部分人眼中的魔鬼
早在2005年初,奧馬利就開始為競選馬里蘭州長做準備。為此,他高調宣布,要解散自己的樂隊“奧馬利的遠征”,專心致力于政務。
可是,他的樂隊網站并沒有消停,時不時更新告別巡演信息。演出時間不定,直到2005年9月,還宣稱有“17個縣市要去演出”。有人算了一下,按每月一場的演出節奏,這場漫長的告別巡演將于2007年1月落幕,正好是新州長走馬上任之時。于是,有人說,這是一場完美的政治算計,與其說是“奧馬利的遠征”,不如更名為“馬基雅維利的遠征”。
對此,奧馬利一笑了之。他說網站上的所謂告別巡演只是“一個玩笑”,是為了撫慰追隨自己17年的樂迷?!爱攤髌娴摹畩W馬利的遠征’音樂之旅行將結束的時候,全州彌漫著傷感的情緒,”他調侃道,“我們只是想淡化這種傷感,讓人們看到希望,不會以為再也見不到我們了?!?/span>
他的對手可不覺得這種說法有什么幽默。他們說,奧馬利聲稱要犧牲對音樂的熱情,專注于政治,而事實上,他一直在“表演”。解散樂隊不過是一個政治策劃,目的是贏得媒體好感。也許,奧馬利根本就沒想過要遮遮掩掩。在樂隊網站刊登的“告別信”上,他直接鏈接了自己的州長競選頁面,要求訪客登錄注冊。
盡管受到“華而不實”、“個人野心大于為公眾服務的誠意”等種種批評,他最終還是成功當選州長。
上任不久,他舉行州大會特別會議,要求消除2008-2009年度17億美元財政預算赤字。為此,他制定了一個稅收計劃,旨在將全州稅收收入提高14%。2009年4月,他簽署安裝交通攝像頭的法案,通過監控車速開罰單平衡赤字。他還將擔任巴爾的摩市長期間開發的“城市統計系統”升級為“州統計系統”,將每一個公共服務電話內容輸入數據庫進行分析,以此監察政府各部門運作情況。這套系統成為他的一個標簽,曾引起奧巴馬的興趣。
幾把火一燒,奧馬利在全國小有名氣。在他的第二屆州長任期里,他又通過簽署幾項法案,進一步擴大了知名度。比如,2011年5月,他批準無證移民子女在一定條件下可享受州內大學學費待遇;2013年5月2日,宣布取消馬里蘭州死刑。當然,令他名聲暴漲的還是2012年3月1日簽署法案,實現同性戀婚姻在馬里蘭的合法化。
在同性戀眼里,2012年是一個“轉折點”,許多州在這一年就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展開大辯論和公投。馬里蘭州作為美國最初的13塊殖民地之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核心區”,它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將對其他州產生重要影響。在法案簽署儀式上,他說:“尋求全民平等權利將贏得更多尊重,從中我們總能找到前進的道路。如果有一條線將在座的你我聯系在一起,那就是人類的尊嚴……讓我們簽字吧?!?/span>
這番話讓許多人熱淚盈眶,也讓他成為另一部分人眼中的魔鬼。簽字儀式一結束,立即有人請愿,要求舉行公投。11月6日,法案以微弱優勢通過公投。奧巴馬2008年總統競選顧問安妮塔·鄧恩說:“此事讓奧馬利州長的全國曝光率大增。馬里蘭已經很久沒有出一位能夠成為全國領袖的州長了?!?/span>
2016年 這位州長擁有全國野心
距離2016年總統選舉還有兩年,民主黨最熱門的候選人希拉里仍深藏不露,第二熱門拜登也按兵未動,但奧馬利已經按捺不住了。
在2012年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他慷慨陳詞,力挺奧巴馬是拯救美國經濟的最佳人選,痛扁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及其搭檔保羅·萊恩的政策只會令國家倒退。
“米特·羅姆尼和保羅·萊恩說要讓美國回歸。我們要問:回到哪里?回到令我們深陷經濟衰退的失敗政策?回到失業率高企的歲月?不,謝謝!我可不想回到從前?!?/span>
他的發言,仿佛在和羅姆尼和萊恩進行面對面的辯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明里是在捧奧巴馬,實則在向全國人民推銷自己。
2004年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他也曾發言抨擊時任總統小布什的國家安全政策,但那時的他還沒怎么見過世面,措辭、語氣都不那么自信。他的妻子在臺下緊張得手心出汗,一個勁在心里默念:“千萬別忘詞,千萬別忘詞啊?!?/span>
這回,他顯然老練了許多,各方面都表現得無懈可擊。這次發言之后,他又專門對來自愛荷華州和俄亥俄州的代表講話,令他有意參加2016年總統競選的謠言甚囂塵上,因為前者是總統選舉第一站,后者是著名的搖擺州。演講結束后,他的樂隊又如期粉墨登場了,在當地市中心一家酒吧賺足了眼球。
2013年8月,民主黨全國州長協會的記者會上,身為會長的他親口證實,他正在為參加總統選舉“搭建框架”。其實,早在2007年6月2日他代表希拉里出席新罕布什爾州一個民主黨競選活動時,他的總統夢就已經昭然若揭。代表托尼·奧唐奈說:“馬里蘭州最欲蓋彌彰的秘密就是,這位州長擁有全國野心?!?/span>
參議員托馬斯·小米勒說,奧馬利的一舉一動都隱藏著政治意圖,“他和比爾·克林頓很像,行動謹慎小心,每件事都深思熟慮?!?/span>
輿論分析,在2016年的民主黨黨內初選中,只要希拉里和拜登參選,就基本沒別人什么事兒。不過,當年希拉里一開始也是勢如破竹,志在必得,誰承想讓無名之輩奧巴馬后來居上?;叵?/span>2005年《商業周刊》評選的民主黨五大“新星”,一顆已然閃耀,沒準會給另一顆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