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美國又發生槍擊案,在加州一校園,一名槍手駕駛汽車,先后在9個地點朝路人開槍,多人中槍倒地。巡警接報后追截,兩度與槍手交火,最后槍手的汽車撞向泊在路邊的汽車才停下。槍手頭部中槍,當場死亡。
槍手是年僅22歲的大學生,父親是電影《饑餓游戲》助導,在好萊塢小有名氣,因此格外受關注。槍手家境不錯,卻患上自閉癥,加上長年被女生拒絕,遂演變成對女性極度憎恨,因而策劃了這次報復,最終釀成7死13傷的慘劇。
一名無辜死者是年僅20歲的男生克里斯,他在超市中槍,他父親在記者會痛斥反對槍械管制的美國步槍協會和不負責任的政客:“這種瘋狂事到底何時了?”“他們常侃侃而談擁有槍支的權利,那克里斯的生存權又如何呢?”
美國是個十分奇怪的國家,其國情往往讓外人難以理解。過往這么多年,校園槍擊案已經發生過很多回,造成無數無辜學子死傷,奧巴馬、小布什、克林頓3位總統,都先后出席過槍擊案死者的悼念會,發表過情詞懇切的悼念演說,但演說歸演說,問題卻始終無法解決,槍擊案一而再再而三發生,讓外人摸不著頭腦。
改革舉步維艱,一大主因,當然是槍會之類既得利益集團太過財雄勢大,共和黨又在背后為他們撐腰,批評支持改革的民主黨要通過取締民間擁有槍支權利來剝奪公民自由和自衛人權,在議會拉著改革議案的后腿。而對很多美國民眾來說,他們其實愿意放棄擁有槍支的自由,來換取免于因槍擊威脅而惶惶不可終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這讓我想起一本政治學經典巨著,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利維坦》(Leviathan)。利維坦原本是《舊約》里的一只巨獸,霍布斯用它來比喻擁有強大力量的國家?;舨妓拐f人類原本生活在自然狀態當中,擁有全無限制的自由,可以任意妄為,但吊詭的是,這不是件樂事,人性貪婪丑惡,人們反而過著弱肉強食、自相殘殺的生活,陷入一種“每個人與每個人交戰”的狀態之中,生命財產全無保障,有自由等于無自由。因此活在自然狀態之下的人,反而“孤獨、貧窮、齷齪、粗暴又短命”。
人們慢慢明白,自然狀態并不是對人真的有利,因而想結束這種“每個人與每個人交戰”的狀態。為了擺脫這種亂局,但求自保,于是每個人交出自己的自由和權利,給一個可以保障他們生命財產的威權,在這個前提下,人們訂立社會契約,由這個威權壟斷合法武力,以維持社會秩序,讓大家可以安居樂業。
此書后來成為現代政治哲學,尤其是自由主義的基礎,雖然它好像支持獨裁專權政體,但畢竟它推翻了君權神授這種封建說法,帶出了國家的權力,當然這是人們訂立社會契約而授予的,因此并不是絕對的。所以,霍布斯可說是近代自由主義的奠基人,至于自由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例如如何制衡國家這頭巨獸的權力,便是后話了,也是洛克(John Locke)等人的工作。
說回槍械管制問題,不錯,擁有槍械,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是賞心樂事,他們甚至認為這是基本權利和自由。但當這種權利不受限制,其他人也一樣可以擁有槍械,因為人性的缺點和丑惡,往往會出現濫用情況,以至出現人與人的交戰,接二連三發生的槍擊案,便是最好的例子。于是,從《利維坦》的邏輯出發,很多人其實是愿意把擁有槍械的權利和自由交出,但求國家壟斷合法武力,以維持社會秩序,讓大家可以安居樂業,槍擊案的慘劇不再發生。
不錯,美國當年是靠民間槍支,發動獨立革命,趕走大英帝國的軍隊,才能立國。民間擁有槍支,在美國有著獨特、悠久,甚至光榮的歷史傳統,有人甚至認為,這才是保衛家園、對抗暴政的依靠。但在軍事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難道平民手拿槍支,便可以抵抗國家軍隊的大炮、坦克、戰機?更遑論各種精密的電子殺人科技。依靠民間槍支,保衛民主、抵抗暴政的說法,根本沒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