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otx7r"><sub id="otx7r"></sub></s>
    <ol id="otx7r"></ol>
  • <strike id="otx7r"><blockquote id="otx7r"></blockquote></strike>
    1. <strike id="otx7r"></strike>

      <strike id="otx7r"></strike>

        【逝者】師者風范千古存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韓晗(北京) 日期: 2018-01-03

        鄧老師已經逝世一年了,但他的師者風范,卻一直激勵著我,在為學術的人生中,繼續前行。

        今年過年,沒有收到鄧紹基老師寄來的明信片,總覺得心里少點什么。以前幾年里,每年春節,打開信箱取信,都能看到熟悉的字跡,來自于鄧紹基先生。

        記得去年那張賀年片與先前的都不同,明信片上有了我妻子的名字,只怨我當時給鄧老師寄明信片時,妻子的落款寫得模糊了一點,導致鄧老師在回寄明信片時,將妻子的名字“張萱”錯寫成了“張瑩”。只是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鄧老師寄給我的最后一張明信片。

        我對于古典文學一竅不通,但卻有幸與鄧老師有了5年的交往,在他生命最后5年里,我感受到了一位師者的崇高風范。這種言傳身教,與學科領域無關。

        第一次與鄧老師見面,是在一場通識教育的講座上。鄧老師知道我們同學大多數專業興趣不同,于是他從???、版本學等問題入手,向我們講述古典文學研究中的一些逸聞趣事,大大地吸引了我們的興趣。

        在講座的最后,鄧老師忽然提到了魯迅曾說過的一句話,“明人刻古書而古書亡”。說到這個問題時,鄧老師向我們出了一道題:這句話最早的出處是哪里?而且還補充說明:他翻閱了很多資料也沒找到。哪位同學有心可以去考證一下。

        我聽完講座,直接去了圖書館,在古籍電子庫里輸入了“明人刻古書而古書亡”9個字,果然,結論出來了,這句話最早出現于清代陸心源所著《儀顧堂題跋》的第一卷:《六經雅言圖辨跋》。

        我忍不住在圖書館里就給鄧老師寫了一封信,并附上了我考證的過程與聯系方式,貿然將信寄到了建內大街5號的社科院文學所。

        坦誠地說,我不太指望鄧老師會理會我,畢竟這是用互聯網查出來的結果,對于許多治學嚴謹的老先生來講,這幾乎是無法容忍的“投機取巧”。

        過了幾天,我竟然接到了鄧老師打來的電話。電話的具體內容,現在我已記不清了,但鄧老師在電話里肯定了我的考證,并表揚了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其中有句話我一直記得:“搞古典文學也要及時用新技術,像互聯網這樣的東西,對于古典文學研究來講,有很大意義?!?/span>

        掛電話之前,鄧老師對受寵若驚的我說,歡迎到他家里坐坐,關于一些問題,可以再進一步聊聊。不久之后,我聽說鄧老師在網上開了博客。

        正好那段時間,我忙于寫碩士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了一點點困難,一位姓蔣的青年教師公開表示否定我的觀點,這增加了我的寫作難度。因為除了寫作之外,我還要抽出時間與精力,應付這位蔣先生的糾纏。

        因此,我幾乎每天要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來看閑書,有時候在世茂大廈一樓的餐廳,有時候窩在北海公園的某個角落,打發困頓無聊的時間。

        某天,我在車公莊出地鐵,忽然想起來這就是鄧老師家附近。于是很唐突地給鄧老師府上打了一個電話,沒想到鄧老師很高興地在電話里向我發出邀請:上來坐坐吧。

        社科院宿舍都是老樓房,樓梯很寬闊,沒有電梯。鄧老師的客廳種滿盆栽,他坐在椅子里,很高興地聊起我寫的那封信,我非?;炭?。然后他又關心地問我,碩士論文做什么選題?我說,做話劇與基督教的關系。

        鄧老師微微一笑,“這個選題非常好,我以前在家鄉念小學,就念的是教會學校,每到一些節日,老師都會讓我們排演一些話劇,演完話劇,同學們互贈禮物,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就會帶一支鉛筆來,有些家庭條件差一些,就帶一塊糖,這個記憶很美好?!?/span>

        說到這里,午后的陽光傾灑在鄧老師臉上,和藹的笑容仿佛正在消融我心里的冰雪。

        鄧老師又問,“聽說你很能寫東西,最近有什么新作?”

        “我正打算寫一本書?!蔽胰鐚嵒卮?,“關于1978年之后的中國文學史,這段歷史寫的人不少,我爭取寫到2008年,當然我覺得自己能力也有限,但是很想嘗試一下?!?/span>

        鄧老師微微一笑,“這個想法也很好,30年中國文學史,特別是80年代,有很多值得回味,也很匪夷所思的現象,你要忠實寫下來,不容易?!?/span>

        與鄧老師聊了近兩個小時,真切感受到來自于前輩學者的熱情關愛,對于當時在困境中的我,這幾乎是不敢想象的奢求。告別時,鄧老師起身執意要送我到客廳門口,告訴我,他喜歡和年輕人聊天,讓我以后有空一定來他家里坐坐。但在那次之后沒多久,我就離開北京,到了武漢。

        我更沒想到,在車公莊與鄧老師這次分別,竟是永別。

        鄧老師已經逝世一年了,但他的師者風范,卻一直激勵著我,在為學術的人生中,繼續前行。

        網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7期 總第837期
        出版時間:2025年07月07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无码中文字幕人成电影|无遮挡日本H熟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色a在线观看|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
        <s id="otx7r"><sub id="otx7r"></sub></s>
          <ol id="otx7r"></ol>
      1. <strike id="otx7r"><blockquote id="otx7r"></blockquote></strike>
        1. <strike id="otx7r"></strike>

          <strike id="otx7r"></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