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3月21日發出公告稱,葛劍雄館長因任期屆滿,不再擔任館長職務,將返回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續任教授,任命中文系教授陳思和為圖書館館長。
隨后,葛劍雄也在粉絲數量超過100萬的微博宣布了離任的消息,并稱“新任館長既有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影響,又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且年富力強,相信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
因有“請辭風波”在前,網友再度將館長更替與“葛先生沒管住嘴遭打擊報復”聯想到了一塊。凡見此類評論,葛劍雄必回應說只是“正常離任”。
7年間,無論作為圖書館館長,還是全國政協常委,他的存在感都極強。今年兩會,他在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直言“高考改革走錯了方向,治標不治本”。這門年屆七旬的“大炮”依舊火力不減,發聲必引來圍觀。而在筆者看來,媒體送的雅號不夠全面,敢言之余,葛劍雄對提案絕不含糊,討不來說法堅決不撒手,不似大炮響則響矣,單圖個熱鬧,而是余音繞梁,裊裊不絕。從這個角度說,“葛大炮”同時也是“葛絲竹”。
北大學生顧曉光2012年與葛劍雄做過一次長談,這之前他問熟悉內情的同行葛先生館長做得如何,得到的答復是他管得有點多了。
有趣的是,訪談中葛劍雄拿占座現象舉例談自己對“管”的態度:有人建議用現在的電子座位控制系統來解決占座問題,我不傾向于這個;占座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我們滿足不了同學的需要,雖然會有一些不自覺的學生;我們可以向學校反映,教務處加以配合,增加開放空調的教室,這樣矛盾就減少了;不要動太多管人的念頭。
對讀者,能不管盡量不管,葛劍雄深諳圖書館的公益和服務屬性,在任期間,小到洗手間的衛生紙,大到經費完全公開,都言出必行。在普通讀者眼里,這座其貌不揚的老樓,精細的“軟裝潢”在一點一滴地進行,從未間斷。
對圖書館,他并不擔心“管得太多”,他自己說“肯管才好。學生有要求,我們最多需要一天時間就要解決”。年初,有讀者在微博上反映,有圖書館工作人員抱怨“越窮的系書越多,歷史系留這么多破書舊書給誰看”,他立即轉發并查實,要求部門主任對該員工的不當言論進行教育。
微博的高活躍度讓葛劍雄成了名副其實的“圖書館首席前臺加客服”,他讓圖書館的面孔以及作用,逐漸清晰起來。
(雅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