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壇上,米歇爾?巴切萊特堪稱創紀錄者:
她是拉美首位女防長;2006年,她成為拉美首位民選女總統;在結束總統任期后,她出任新成立的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3月12日,她再次就任智利總統,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兩次當選總統的女人。
“我是一名離婚女子,社會黨人,不可知論者……所有可能的罪名都加在一起了?!卑颓腥R特說。如此多的“劣勢”集于一身,她如何贏得智利民眾的心?
耀眼光芒的背后,是苦難、堅韌、愛心,以及罕有的才華。
在22歲之前,巴切萊特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她曾是一個“官二代”——父親是智利空軍少將,而母親則是一位考古學家,家境殷實。在智利大學醫學院學習期間,年輕的巴切萊特對政治產生濃厚興趣,加入社會黨,成為學生領導人,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1973年,這一切都被顛覆了。
這一年的9月11日,時任智利陸軍總司令的皮諾切特發動政變,民選總統阿連德殉職,智利開始了長達17年的軍政府統治時期。而這也是巴切萊特的苦難歲月。因為與阿連德合作,她的父親被捕入獄,最后慘死在牢中。她和母親也被送進秘密監獄。巴切萊特曾有5天被禁食,并且受到死亡威脅,但她卻從未屈服。出獄后,她和母親先后流亡澳大利亞和東德。在流亡途中,巴切萊特堅持深造,在柏林一所大學繼續攻讀醫學。這段坎坷的經歷,反倒成為她的財富。1990年智利軍政府還政于民,巴切萊特可以公開工作,并且成為著名的外科、兒科和流行病專家。此外,她還精通英、法、德、葡等多國語言。
對社會事務的熱心,讓巴切萊特受到拉戈斯總統的注意。2000年,她被任命為衛生部長,兩年后,她改任國防部長。在此期間,與軍方曾有殺父之仇的巴切萊特,面對昔日的仇人以德報怨。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士兵,她都認真傾聽他們的呼聲,尊重他們的訴求,以女性特有的方式贏得了軍隊的信任。在消除因軍事政變造成的軍隊與民眾的隔閡、彌合國家傷痕方面,曾經的受害者巴切萊特功不可沒。
2006年,巴切萊特第一次當選總統。作為一名單身母親,巴切萊特一邊工作,一邊養育著自己的3個孩子。這3個孩子來自她的兩段婚姻。在天主教根深蒂固的智利,這是極為罕見的。巴切萊特聲稱,自己是一位普通的婦女,而也正因為如此,她明白普通智利人的疾苦。
2010年3月11日,巴切萊特結束了4年的任期。離任前,這位女總統支持率依然高達84%。這是智利人對她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