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otx7r"><sub id="otx7r"></sub></s>
    <ol id="otx7r"></ol>
  • <strike id="otx7r"><blockquote id="otx7r"></blockquote></strike>
    1. <strike id="otx7r"></strike>

      <strike id="otx7r"></strike>

        死亡失蹤上萬人的水災和卡扎菲倒臺后的利比亞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特約撰稿 趙靈敏 日期: 2023-09-22

        一個被內戰打爛的國家,遇上了一場極端氣候影響下歷史罕見的天災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2023年9月14日,利比亞德爾納,救援人員在建筑廢墟上工作(視覺中國/圖)

        2023年9月10日,地中海颶風“丹尼爾”襲擊了利比亞東北部的許多城市,150至240毫米的暴雨導致多座城市爆發嚴重的洪災,港口城市德爾納受災尤其嚴重,市中心風浪一度高達20英尺,上游瓦迪德納河(Wadi Derna river)上的兩座老舊水壩潰堤,大水肆虐后,整個城市幾乎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物,有些居民連人帶屋被沖進地中海。

        聯合國9月16日表示,當地死亡人數已超過11300人,另有10100人生死不明,4萬人無家可歸,還有死者尸體泡在海水中無人打撈,死亡人數勢必再攀升。利比亞國營媒體17日表示,目前已知德爾納有891座建筑全毀,211座建筑半毀,另有398座房屋淹水后泡在泥濘中。市長辦公室推斷,死亡人數最終可能達到兩萬人——相當于這座城市人口的五分之一。

        17日,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援引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公布報告,將利比亞洪災導致的死亡人數修正為3958人,另有超過9000人失蹤。

        德爾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公元前的希臘化時代(公元前4至前1世紀)就已經存在。在2011年利比亞反政府示威中,該市于2月18日脫離了卡扎菲政府的控制。2014年城市被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占據,期間多次遭到埃及軍方空襲。2015年,被認為與“基地”組織關系密切的民兵組織“德爾納圣戰者協商委員會”擊敗了伊斯蘭國,奪回了城市控制權。

        此后,被視為利比亞東部主要權威的將軍哈利法·哈夫塔爾領兵圍困了德爾納,這是利比亞東部最后一塊拒絕其統治的領土,密集的轟炸和殘酷的地面戰斗使這座城市再遭重創。2018年,哈夫塔爾最終占領了德爾納。出于對德爾納居民的不信任,哈夫塔爾并沒有下令大規模重建德爾納。直到2022年,利比亞東部政府才制定了德爾納重建計劃。

        由于連年戰亂,德爾納市沒有統一的中央政府管理,基礎設施老舊,防洪抗洪能力很弱。近年來,全球變暖導致地中海水域擴大,海平面上升侵蝕海岸線,引發洪水泛濫,像德爾納這樣的低洼沿海地區尤其危險。2023年9月10日,颶風“丹尼爾”在利比亞東部地中海沿岸登陸,此前颶風已經在地中海沿岸的希臘、土耳其和保加利亞造成了嚴重破壞,導致十幾人死亡,但利比亞當局并沒有認真制定監控大壩情況的計劃,也沒有警告或疏散居民。

        利比亞國家氣象中心稱其在“丹尼爾”登陸前72小時已經通過電郵和媒體發布預警,敦促各地政府采取預防措施。但利比亞國家氣象中心隸屬西部民族團結政府,德爾納為東部政府控制區,當地居民稱洪水襲來前并沒有收到預警,當局也沒有任何撤離計劃,只是在聽到大壩決堤的巨響后,大家才意識到洪水襲來。

        世界氣象組織9月14日指出,如果利比亞當局對風暴和洪水設有預警系統,那么絕大多數的罹難者都可以避免死亡。也就是說,這場災難表面上是天災,實際上是人禍。而未來,經過洪水沖刷后,多年戰亂留下來的地雷和未爆彈可能浮出,很可能又會發生民眾誤觸地雷的次生災害。

        在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倒臺后的十多年里,利比亞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戰爭、一次又一次政治危機,到今天仍然處于東西兩個政府對峙的局面。很多人早已淡忘了這場漫長的爭端,但發生在德爾納、造成上萬人死亡及失蹤的洪災,又再次把人們的目光拉回到這個命運多舛的地方。

        2007年7月25日,利比亞的黎波里,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卡扎菲(右)迎接到訪的法國總統薩科齊(視覺中國/圖)

        四分五裂的國家

        利比亞面積176萬平方公里,人口670萬,地處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其東部為昔蘭尼加,西部是的黎波里塔尼亞,西南部是費贊,三者之間有沙漠阻隔,交往不便,歷史上長期各自分立。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的割裂,利比亞的東西部地區分別與周邊的埃及、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聯系緊密,彼此之間卻聯系甚少。

        利比亞歷史上先后屬于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這些統治者都將上述三個區域當作互相獨立的板塊,所以歷史上的利比亞從未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政治共同體。因此,和多數中東北非國家一樣,利比亞也是一個典型的部族國家,人們對部族的認同超過對國家的認同。在被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這里經歷了伊斯蘭化的進程,今天,利比亞多數人都是伊斯蘭教遜尼派信徒。

        20世紀初,統一后的意大利也加入到殖民擴張的行列,開始在非洲尋找自己的地盤,看中了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利比亞,于是悍然發動侵略戰爭。1912年意大利在意土戰爭中戰勝奧斯曼帝國,使利比亞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與此同時,東部昔蘭尼加的賽努西教團以“圣戰”名義發起了規模較大的抵抗運動,西部地區的世俗力量也積極抵抗意大利的侵略,甚至在1918年建立了的黎波里共和國,后被墨索里尼取締解散。

        二戰結束戰后,1949年7月,賽努西教團領袖伊德里斯宣布昔蘭尼加獨立,并擔任埃米爾。1951年12月伊德里斯贏得了3個地區民族主義力量和部族的支持,最終建立了利比亞聯合王國,昔蘭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亞和費贊3個地區各為一邦,都有自治權。目前利比亞國旗上的3種顏色,就代表了這3個聯邦州,是聯邦制的象征。1963年,利比亞新憲法取消聯邦制,將全國分成10個省。

        1969年9月,“自由軍官組織”領導人卡扎菲發動政變,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出生于費贊地區貝都因部落的卡扎菲統治利比亞42年,主要靠強人政治和中央集權,加上以石油收入為支撐的分配政策,才勉強將部族主義和地方主義壓制下去。

        利比亞在1958年首次發現了石油,1961年正式開始生產,石油儲量約為471億桶,居非洲第一位、世界第9位,占世界總量的2.9%,而且原油品質好,含硫量低,屬于高品質石油,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1973年之后,伴隨著國際油價的大漲,卡扎菲政權擁有了大筆財富。

        為了避免伊德里斯王朝倒臺的悲劇重演,同時換取民眾對其激進反帝立場的支持,卡扎菲大幅增加在住房、醫療衛生和教育等領域的投資,提高工人薪金,并免費給貧困者提供公有住房;將原屬賽努西教團和意大利農場主的土地也分給農民,而且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提供農具和牲畜;農村新建住房也可以得到政府控股銀行的補貼。

        但從1980年代開始,由于國際油價下跌,利比亞石油收入從1981年的210億美元銳減至1986年的54億美元。1988年洛克比空難發生后,利比亞被認定是幕后的策劃者,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和禁運。加之油田設施老化,石油生產起伏不定,已經沒有多余的石油收入來換取民眾的支持。

        2010年,利比亞出口收入的95%、政府收入的75%、GDP的25%來源于石油,同時,利比亞國內失業率高達30%,多數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原油開采項目都通過國際招標,由外國公司和技術人員完成,而利比亞本國大量青年勞動力處于失業狀態。

        2010年底,中東爆發了“阿拉伯之春”,利比亞也受到波及,出現反政府示威,政府以武力鎮壓回應。2011年2月27日,反對派在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成立“全國過渡委員會”。3月19日,英法依照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空襲利比亞。9月16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利比亞在聯合國的席位由全國過渡委員會取代。10月20日,卡扎菲在逃亡的路上被打死。

        2012年9月11日,為抗議侮辱伊斯蘭教的電影,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遭到伊斯蘭武裝團伙襲擊,美國大使史蒂文斯死亡,這是美國外交機構近三十年來遭遇的最嚴重的破壞。

        2023年9月16日,利比亞德爾納受災地區(新華社/圖)

        后卡扎菲時代

        利比亞反對派是一個包括原卡扎菲政權倒戈者、親西方自由派、不滿卡扎菲和西部部落專權的東部部落領袖、前伊德里斯王室支持者等在內的大雜燴,唯一的共同之處就是對卡扎菲的不滿。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時,因為共同的敵人還在,大家不得不求同存異,勉力合作,但當大局已定、利益涌現、爭權奪利不可避免。

        要避免分享革命果實時的內斗和分裂,一個德高望重、有能力調和各派的領導人是必需的。只是在卡扎菲統治的42年里,利比亞沒有總統、沒有總理、沒有議會、沒有內閣,只有卡扎菲上校,一代人的想象和激情被無所不在的“綠皮書”所局限,又怎么可能在短時間里出現這樣的政治人物?加上卡扎菲的軍隊被解散后,利比亞未能組建起一支新的國家軍隊,本就存在的各派民兵組織擁兵自重、擴充地盤,致使國家陷入無序狀態。

        而在卡扎菲統治時期,東部的昔蘭尼加長期受其打壓,當地人一直非常不滿?!鞍⒗骸卑l生后,這里首先起事,另起爐灶。

        利比亞于是出現了分裂的局面:得到聯合國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及其武裝力量控制了利比亞西部大部分地區,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則控制了利比亞東部和中部地區。自2014年以來,雙方已經發生了數次沖突,利比亞陷入了內戰。內戰一直持續到2020年,雙方最終達成了?;?,但直到現在,原定于2021年舉行的大選仍未舉行,西部武裝和東部武裝繼續發生零星交火。就在上月,雙方在的黎波里的交火還造成至少45人喪生。

        利比亞局勢之所以穩定不下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外部勢力的插手,得到聯合國承認的西部民族團結政府有土耳其、卡塔爾和意大利做靠山,埃及、俄羅斯、約旦、阿聯酋、法國則支持控制中、東部的哈夫塔爾政權。意大利想要維護自己前殖民宗主國的“面子”,土耳其想重塑“奧斯曼帝國”的榮光……每一個“玩家”入局的理由各異。然而,他們背后似乎又有著同一目標,那就是東地中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過去十年間,這片海域又發現了大量天然氣和石油,利比亞乃至整個東地中海地區,再次成了各國進行能源博弈的“火藥桶”。

        利比亞失序所造成的后果并不限于當前這場失控的水災??ㄔ瓶迮_后,起義者將政府軍的武器庫洗劫一空,很多武器輾轉到了周邊其他國家特別是極端組織手中,乍得總統代比就認為,尼日利亞恐怖組織“博科圣地”等極端組織的興起,與利比亞局勢有極大的關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6期 總第836期
        出版時間:2025年06月30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无码中文字幕人成电影|无遮挡日本H熟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色a在线观看|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
        <s id="otx7r"><sub id="otx7r"></sub></s>
          <ol id="otx7r"></ol>
      1. <strike id="otx7r"><blockquote id="otx7r"></blockquote></strike>
        1. <strike id="otx7r"></strike>

          <strike id="otx7r"></strike>